椎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后循环缺血54例临床疗效及安全分析

来源 :第十二届国际脑血管病高峰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en37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椎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后循环缺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4例以后循环缺血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椎动脉狭窄≥70%的患者,给予支架进行治疗.术后3、6、12、24、36个月进行随访,12月起每年均复查颈部动脉彩超及CTA,同时观察缺血复发事件及并发症情况、支架再狭窄率、术后用药情况. 结果:54例患者的支架成功率100%.术前狭窄率70%~90%,平均为(82.88)%;术后狭窄率10%,无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24个月患者中一例再发小脑梗死,24月随访CTA16例,狭窄5例,36月随访CTA18例、狭窄6例;停药1年以上8例、失联2例. 结论: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后循环缺血安全、有效,并发症少,中短期疗效明显,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随诊观察.加强支架治疗术后疾病宣教工作不容忽视.
其他文献
脑梗死具有高致死率和致残率的特点,早期快速诊断是及时治疗、改善预后的关键.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已成为诊断脑梗死超急性期最主要辅助检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一线工作中.但近年来国内外有少量文献报道显示脑梗死超急性期的弥散加权成像检查结果会出现假阴性,其特点和原因各异,给临床诊疗带来挑战和风险.因此本文回顾分析近年来相关文献报道和研究,比较研究间差异和共性,以期总结早期弥散加权成像假阴性脑梗死的相关特点,并深
目的:探讨脂质沉积性肌病的临床特点、神经电生理及病理特点.方法:分析1例于江苏省第二中医院神经内科确诊为脂质沉积性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肌电图、肌肉病理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慢性起病,表现为进行性肌无力及血清肌酶升高,肌电图提示肌源性损害,病理发现肌纤维内空泡样变,脂滴增多.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结论:骨骼肌病理检查是诊断脂质沉积性肌病的重要依据,糖皮质激素治疗可获得良好疗效
目的:既往研究发现社会经济状况与卒中的发病率、危险因素及功能预后相关.但是关于社会经济状况与卒中严重程度关系的研究较少,且存在这种关系的原因也尚未阐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0月-2015年4月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住院的首次急性缺血性卒中9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当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
卒中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研究显示社会经济状况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社会经济状况与卒中的关联性在医学及流行病学领域也得到极大的关注.本文综述了社会经济状况与卒中的关联性.大部分研究显示SES等级与卒中发病率、死亡率和功能预后成负相关,即SES等级越低,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越高且功能预后情况越差。低SES者比高SES者的卒中风险高30%。可能的原因是低SES人群收人较低,居住地的医疗卫生
目的:既往关于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ADP)水平的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ADP水平对PSD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4年1月至2014年9月于宿迁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6例.所有患者于出院3月后采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诊断标准第3版》评估患者抑郁症状,根据结果分为PSD组和非PSD组.
颈动脉闭塞是导致缺血性卒中相对少见的病因.其中急性颈动脉闭塞的腔内开通术作为治疗急性卒中的重要手段已经逐渐被广泛接受,但由于慢性颈动脉闭塞的开通报道较少,其治疗办法亦不尽相同,并且同时合并同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报道更为少见.现分享2例颈动脉闭塞合并同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进行血管内治疗的经验.症状性慢性颈动脉闭塞的患者采用血管介入治疗,其适应症包括:①存在闭塞相关的症状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②闭塞
采用3D HR MRI技术探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强化特征,分析责任斑块强化方式与卒中发生时间的关系.将纳入研究的61名患者根据症状发生至HR MEI检查的时间分为急性期组(<4周)、亚急性期组(4~12周)和慢性期组(>12周)共3组,均进行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头颅MR血管成像(MR angiography,MRA)、3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急性闭塞患者急诊行血管内治疗(动脉溶栓或支架取栓)获得血管再通后联合高压氧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基底动脉急性闭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动脉内溶栓或支架取栓获得血管再通后仅采取常规抗血小板、改善微循环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使血管再通基础上于24h后联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24h、术后11d(观察组高压氧干预10d)时NIHSS评分,及90d后改
目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经过急性期的治疗后,尚需长时间的康复治疗来促进卒中相关功能缺损的恢复.功能独立性测量(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FIM)评分主要评估疗养康复期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独立程度.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WMH)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死亡、复发等不良预后的研究较多,但对疗养康复期的影响研究甚少.故本研究拟
目的:颞前动脉是大脑中动脉第一个主要分支血管.在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中,其可提供潜在血流,继而改变脑组织坏死进程.本研究探讨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颞前动脉的存在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并分析梗死模式在其中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连续纳入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MCA-M1闭塞的患者.于入院期间均完成头颅磁共振成像及血管学检查.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3个月功能预后.结果:符合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