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极材料LiMTiO(M=Ni,Co)的合成及表征

来源 :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ilyme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溶胶-凝胶预处理固相方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0.9>Ti<,0.1>O<,2>(M=Ni,Co),通过XRD对合成的材料进行结构分析,并将其组装成电池进行了电化学测试,对两种材料LiNi<,0.9>Ti<,0.1>和LiCo<,0.9>Ti<,0.1>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LiC<,0.9>Ti<,0.1>O<,2>的结构和性能要好于LiNi<,0.9>Ti<,0.1>O<,2>,根据实验结果对其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其他文献
利用有机材料制作高密度存储器是当前纳米电子研究的一个热点.有机LB膜的有序分子排列和能精确控制厚度的膜层被认为是高密度存储器理想的基体.具有原子分辨率及纳米量级局域作用微区的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的出现则提供了制作超高密度存储器一种有力的高技术手段.本文介绍利用STM在有机LB膜上制作超高密度存储器.以硬脂酸制备多层LB膜,其形貌由STM成像.施加于STM针尖上的脉冲偏压,在LB膜表面的局域区域
介绍了利用物理气相沉积的技术制备有机物并五苯场效应晶体管(OTFT)的方法.通过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谱(XRD)对并五苯薄膜的分析,发现并五苯薄膜具有良好的表面形貌和晶体特性.其载流子迁移率达0.3cm/Vs,并五苯晶体管具有低电压特性.
利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WO的Sol溶液,并应用于H选择性电极的敏感膜.电极有良好的H响应,响应pH值范围为2~11,响应灵敏度约为52mV/pH.本文利用TG、DSC、IR、SEM、AFM、XRD等分析手段对WO膜的组成与形态进行了表征,WO 形貌为龟裂泥土状,膜的组成为WO、WO·HO或WO·0.33HO,随着热处理温度的提高,结晶水减少.EIS图谱表明电极的H响应动力学过程为H扩散过程控制,H扩
LiO~SiO~VO~SnO四元体系固溶体是锂离子/电子混合导体,本文用均匀试验设计方法研究其电导率随组分的变化规律,寻找电导率最高的配方区域.在选取的试验点中分析了其中的离子和电子电导率的大小比例.选取试验点验证了高电导率区域的电导率变化规律.实验中获得的室温离子电导率最高的快离子导体为2.06×10S/cm.
采用液相法成功的在球形GdO:Eu荧光粉颗粒表面包覆一层纳米SiO保护膜.扫描电镜分析可见包覆SiO后颗粒粒径略微变大说明表面包覆一层纳米级的包覆层.XPS分析表明:SiO包覆层与GdO:Eu颗粒表面以Gd(Eu)-O-Si化学键的方式键合在一起的.荧光光谱分析表明:包覆后的GdO:Eu颗粒仍旧是一种很好的发光材料.
采用水悬浮液法研究比较了金红石型纳米TiO和纳米ZnO的紫外-可见光学特性,结果表明金红型纳米TiO具有比纳米ZnO更加优异的紫外线屏蔽性能,并对两种材料的屏蔽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金红石型纳米TiO和纳米ZnO两类改性PP材料,用氙灯耐气候试验机对所制备材料进行了28天人工气候加速老化,对比测试了纯PP和两种改性PP老化前后的力学性能和外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添加少量金红石型纳米T
利用溶液降温的方法从盐酸溶液中生长出一种新的有机-无机层状钙钛矿结构的单晶(p-CphAH)PbCl(p-CphAH为对氯苯铵离子).借助于元素分析值、核磁谱、X射线衍射方法、紫外及荧光光谱,系统研究化合物的结构和光学性能.标题化合物晶体为浅黄色长棱柱体,单斜晶系,C2/m空间群;α=2.2149(5)nm,b=0.7737(3)nm,c=1.7083(5)nm, β=104.784(5) °,V
采用草酸盐共沉淀法制备SmO掺杂CeO粉末(SDC),XRD分析结果表明为纯相的SmO掺杂CeO(SDC)固溶体.采用XRD、SEM、TG/DSC、激光粒度分析仪等对粉末的性质和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优化沉淀反应pH值,草酸溶液浓度和沉淀物的燃烧温度等制备工艺条件,得到高烧结活性的SDC粉末,沉淀反应pH值为6~7,草酸浓度为0.3mol·L形成的草酸沉淀物在700℃煅烧的氧化物粉末,135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合成(Ba,Mg,Sr)O·nAlO:M(n=4.6,M=Ce,Tb)发光材料.经X射线衍射分析,属六方晶系,与JSPDS标准卡完全一致.用同步辐射实验室真空紫外光谱站设备进行了光谱分析,在(Ba,Mg,Sr)O·nAlO:Ce(n=4.6)的激发光谱中,产生160nm和260nm的激发峰,分别由基质和铈离子和吸收引起的.在(Ba,Mg,Sr)O·nAlO:Tb(n=4.6)的激发
用交替微波加热法快速制备纳米CeO/Ct复合材料,进而制备Pd- CeO/C催化剂.首次用循环伏安和计时电位法研究了碱性溶液中乙二醇在该催化剂上的电化学氧化行为.实验结果表明,Pd- CeO/C催化剂对乙二醇的电化学氧化比单纯的Pr/C催化剂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稳态恒电流极化实验结果证明,Pd- CeO/C催化剂对醇氧化产生的中间物有较好的抗毒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