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BIM于城市水资源与植被系统整合的设计架构

来源 :第十一届中国城市住宅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426972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数十年来,人类活动与城市化进展改变了地貌景观,造成自然植被的减少及地表条件的改变,进而影响城市的气候环境。在高楼林立的城市区域,由于房屋建材具有吸收与储存热的能力(heat capacity),因而使得区域气温增加。同时,因为地表粗糙度的改变,且建筑屋外壳总表面积较原始地貌增大许多,而造成城市区域强度更强的大气紊流作用。结合两者因素,则产生城市热岛效应(urban heat island)。由于城市热岛效应会影响微气候的变化,增加了城市暴雨的强度与发生几率。再伴随着城市化所造成的不透水面积的大幅增加,让强降雨造成的地表径流更容易造成市区水灾。为了因应上述问题,近年来欧洲有一群学者开始倡导Blue-Green (BG)设计,尝试整合城市永续排水系统(属于Blue设计)及城市植被绿化(属于Green设计),来更有效率地使用城市的能源与水资源,并减少城市热岛效应与的水灾损失,提升城市景观及舒适度。近年来,BIM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正以革命性的观念与先进技术引领建筑营建产业进步,走向3D对象化与系统化的生命周期产品信息与生产作业管理,来提升建筑工程之效能、质量、安全与永续性(sustainability)。在城市排水系统与植被绿化的设计上,可从单一建筑物的尺度到城市的尺度来考虑,过程也需要面临许多专业界面的沟通与合作,这些都是BIM技术应用可以发挥效用的地方。因此,本研究提出结合BIM技术与Blue-Green设计方法的实作框架,并针对建筑设计工作流程进行探讨。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体育体制改革已成为热门话题之一.通过论坛、课题、杂志,甚至网络专业人士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主要问题集中在简政放权、政府部门与社会团体管办分离
人们对现代体育的认识,多基于较早实现工业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这些国家因其"先发内生型"的现代化路径,其体育发展多源于社会的内生力,呈现为鲜明的"内生型体育"特征
  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但是它在香港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并不严重。香港住房市场在经历了危机之后有上升趋势。本文探讨政府政策和外商直接投资对房地产的正面影响。
  结合建筑业的特点,针对装配式住宅预制构件的供应商有效选择的问题,建立住宅预制构件供应商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DEMATEL方法,以多利益相关者为主体,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价。
  近些年,针对多个领域物流供应商选择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而针对装配式住宅预制构件的物流供应商的研究却很少。由于住宅预制构件所存在的特殊性,导致其物流供应商的选择具有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设计平台——ModRule.该平台致力于促进建筑师和未来居住者的沟通,让两者在集合住宅的设计阶段更好地进行协作.利用这个平台,建筑师在其中只需规划好基
会议
  迈向IPD (I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流程之建筑设计优化的关键是"跨专业知识整合"与"落实设计决策"。建筑信息建模(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近年来在实务界
会议
  当代快速的城市发展普遍存在着对大型项目的重视,而忽略了对小尺度日常生活空间品质的关切和营造。菜市场是城市商业中较为稳定而传统的功能,反映着城市日常生活的活力,有重
会议
  从建筑生命周期总资源消耗的角度统计,相对于规划、设计和建造,资产管理阶段的消耗会占有更多的比例。作者参与了一个先导项目。运营方希望更换原有的设施管理系统以改善
  风环境与建筑形体轮廓关系紧密,在建筑形态生成中利用风环境对建筑形体进行优化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基于STAR CCM+的软件平台,以太原市某项目为例,研究对建筑形体生成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