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图论的盐城滨海湿地丹顶鹤生境连接度变化及恢复研究

来源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aaa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论作为研究连接度的新方法,极大地推动着其发展,通过将真实且具有特定生态意义的生态要素转化为图论理论中的要素参数加以研究,以一种直观、可视化的形式展示区域自然系统的生态网络特点,并结合综合连接度指数,不仅直观地反映景观中结构连接度情况,更能依据研究的生态学范畴较好地反映景观的功能连接度,便于跨尺度分析区域景观格局以及景观动态监测的相关研究。本文在回顾景观连接度、湿地景观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丹顶鹤栖息地等相关研究,在可行性分析基础上,以盐城滨海湿地带作为研究区域,结合遥感数据及实地调研数据,首先分析研究区丹顶鹤生境类型资源的时空动态变化;并在丹顶鹤适宜生境类型图基础上,根据丹顶鹤的领域特性和最小生存面积要求,筛选得到研究区丹项鹤生境景观图,将基于图论的景观连接度引入盐城滨海湿地丹顶鹤栖息生境的分析研究中,探讨丹顶鹤生境的功能连接度的时空变化;最后,我们根据斑块的重要性将景观内斑块重要性大的补充生境斑块作为潜在的恢复生境,并讨论了在不同恢复情境下,生境景观连接度的恢复状况。这将在宽泛的尺度下,有助于维护生境景观连接度和生态流。主要的结论如下:
其他文献
中亚地处亚欧大陆的地理中心,在历史上是连接亚洲东部与欧洲的交通要道,著名的丝绸之路古道,当今凭借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矿产资源、快速增长的经济和独特的文化,在世界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体系中具有突出的战略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9月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同时,中亚远离海洋,气候干旱,受西风环流、北冰洋高纬气团
江苏滨海湿地面积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面积约为9.97×105 hm2且每年以25-30cm的速度向外海淤长.滨海盐沼湿地是区域发展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同时也是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和价值的自然资源.滨海湿地的围垦一方面有助于环境区域紧张的人地矛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会直接破坏滨海湿地的生态结构和功能,加速生态资本的流失,导致滨海湿地的功能退化和空间萎缩.目前,江苏滨海湿地的围垦强度和广度都达到
乡村聚落空间重构是当前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命题。随着长江经济带的提出,以及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传统农耕社会形成的地域结构正被城镇化和工业化打破,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逐步落实,广大乡村聚落日趋凋敝已成必然趋势,农村聚落正面临地域空间上的调整和重构。与此同时,市场机制驱动下,乡村地域系统功能多样性、价值多元化日益凸显,需要从乡村地域系统的高度,才能优化乡村地域生产空间、生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健全和完善我国自然资源和环境生态保护的相关制度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其中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建立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综合量化评估核算方法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草原生态建设与自然资源保护一直是关系到内蒙古自治区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可持续发展和民族团结的工作重点。探索编制草原资源资产负债表不仅可以为内蒙古社会、经济发展相关政策规划的制定和内蒙古草
全球正在经历的快速大规模的城市扩展过程已经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掌握城市扩展过程的时空格局是评价城市扩展过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重要基础,相关研究已成为城市生态学和城市可持续性科学研究的热点。然而,大部分研究仍局限于单个城市,研究的时间长度也一般短于一个世纪。这些研究难以全面反映全球城市扩展过程的时空格局。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全球不同城市近两百年(1800-2000年)城市扩展过程时空格局的一般规
湿地水文具有显著的周期特征,处于低地的地貌条件和特有的水文过程,使湿地具有开阔的集水空间,水成为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因子(Zhou等,2012)。如何统一表达不同时空尺度下生境水要素的动态变化特征成为一种重要趋势,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地表水过程与土壤水集成的时空连接水生境概念的提出,构建一种新的湿地生境湿度模式方法。以洪河自然保护区内距离浓江河岸坡面上的一块典型研究区为研究对象,以生
铁还原对河口潮汐沼泽湿地有机质代谢有着深远的影响。为了深入研究潮汐沼泽湿地铁还原的过程,论文以闽江河口鳝鱼滩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沼泽湿地作为研究对象,以潮滩横断面作为空间研究尺度,通过野外原位观测和室内培养实验,开展铁的地球化学分带、铁还原的动力学过程以及铁还原对有机质厌氧氧化的贡献率三个科学问题的研究。活性铁在河口潮汐沼泽沉积物中存在着不同的形态,其中非硫Fe (I
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已成必然趋势,且其隐形市场也一直存在,违法违规、主客体混乱、资源配置效率低等现象十分普遍,亟需加强对流转的管控。目前,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指明了方向,但具体的实践还需不同层面的具体政策逐一落实。本文选取中共中央、中央人民政府及相关部委、地方政府及其国土资源等相关部门公开颁布的涉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政策样
尽管迄今为止国家没有出台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或入市的统—规范性政策,但各地在现行法律和制度框架下自发探索实践的流转却已十分普遍。尤其是地处改革前沿的东南沿海地区,具有地方鲜明特征的流转模式层出不穷。为分析凝练当前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典型模式与实践经验,本文选取了沿海地区的三个典型个案(浙江嘉兴的"两分两换",北京郑各庄的"打捆流转"和广东的"旧村庄改造"),进行了系统地剖析。考虑到政府和农民(集体)都是
地球科学数据(简称地学数据)共享是实现地学数据资源有效整合、快速服务的重要途径。地学研究需要跨学科、跨区域、多过程模拟和融合的地学数据的支持[1],因此,地学数据是科研人员开展科学研究的基础,为了避免重复性工作,节省资源,在现有的信息网络技术下,完善和加快建设地学数据的规范化管理和实现共享,对促进地学发展以及国家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才能充分体现数据的价值和效益[2]。尽管地学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