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高热病的历史与出路

来源 :小红鹰2009山东省养猪科技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haiwei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高热性疾病造成重大损失,已发表的报告表明,高热病由多病因构成,猪瘟、细菌病(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高致病性蓝耳病是主要的原发性元凶,此外圆环病毒、霉菌毒素作用也不可忽视,猪场或区域制订防制策略时应根据本场历史、背景疾病的特点,突出防制重点。本文介绍了猪高热病的历史,提出猪瘟、蓝耳病控制核心是免疫,蓝耳病在高热病的广泛发生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细菌病、气喘病与圆环病毒感染不可忽视等防治猪高热病的对策。
其他文献
以德国Rober公司生产的种子加工生产线为依托。对不同批次、不同品种的谷子种子进行了清选加工工艺研究,详细分析了种子加工流程中加工速度对加工技术参数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种子在不同加工速度下,经过清选加工,种子净度可有效提高达到一级良种标准,杂草率极显著降低,加工对发芽率、发芽指数、种子用价等指标均呈极显著正向效应,但加工速度过低对种子活力有负效应。综合评判:加工速度在2.5t/h时,净度、发芽率
本试验结果分析表明,苦荞麦株高、千粒重等遗传力较高,早代进行选择效果明显;株粒重等遗传力低,应放宽选择标准,增加选择世代。株粒重虽然与产量高度相关,但遗传变异系数较小,直接选择效果差,可通过选择株高、株粒数和千粒重来达到提高株粒重的目的。
文章介绍了近年来,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该县发展杂粮生产的指导思想: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分区分类开发,适度规模发展;以效益为中心提高科技含量,优化品种,扩大面积,主攻单产,增加总产;以建设绿色(或有机)杂粮示范区为手段,带动全县杂粮优质化生产;以龙头企业建设为重点,提高加工转化水平和能力,实施产业化经营,贸、工、农同步发展。大力发展这项产业,能充分发挥农业的比较优势,推动农业结构的调
黍稷(糜)具有生育期短,抗旱耐瘠的特点。本文介绍了黍稷的种质资源,抗旱性与穗型的关系,以及品质分析、抗黑穗病鉴定、耐盐鉴定研究现状。
本文阐述了山西省食用豆类的生产和科研开发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发展食用豆类的国际国内形势和发展条件。从宏观的角度提出了发展食用豆类的设想和思路,对发展山西省乃至中国食用豆类的生产、科研和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为政府和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2001-2003年试验结果表明:以地方品种黄大头的平均产量水平为最高,其次为苏薯8号;苏渝303、宁R97-5和宁紫1号可作为特用型甘薯品种进行引进种植。在栽插技术上,以采用去顶芽含6~8个叶节的扦插苗进行钩插或斜插的方法,可获得明显增产效果。
一株分离自冬虫夏草子座的具鲜香味的灰色菌株,经形态学及分子鉴定,确定该菌株为Geomyces pannorum;该菌株的最低、最适、最高生长温度分别为<5℃、15~20℃和25℃;用正交试验法对该菌株进行了液体发酵培养基筛选试验,试验因素包括马铃薯、黄豆、蔗糖+葡萄糖、蛋白胨、酵母膏、矿物盐、维生素等,筛选出最佳液体发酵培养基为蔗糖20g+葡萄糖10g+酵母浸出物5g+大豆25g+马铃薯100g+
对青海全省分布的冬虫夏草寄主幼虫、人工培养得到的幼虫、天然虫草的肠道菌群进行分离、培养并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的结果表明:在所有的肠道中以葡萄球菌属的数量较大,分离频率较高,为优势菌群;在人工培养的幼虫肠道内没有检出真菌,可能与饲养环境无菌的情况有关;放线菌仅存在于自然采挖的幼虫肠道内,在冬虫夏草和人工饲养的寄主幼虫的肠道内无未检出,说明在野外的生存环境条件下由于寄主幼虫取食的多样性和杂食性,以及土壤区
在养猪生产中,产房管理往往是最重要的技术环节,乳猪的健康程度,取决于妊娠阶段母猪的饲养管理和保健,乳猪的“三关”直接关系到保育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乳猪的饲养管理和保健决定了保育的生长程度,保育猪的饲养管理及保健又是育肥猪的重要所在。本文介绍了哺乳仔猪的健康先从妊娠母猪做起、乳猪的“三关”及保健等哺乳仔猪的综合管理及常规保健措施。
中国是养猪大国,中国的猪肉产销量约占全球的首位。2008年我国的猪价走高,一些老板纷纷投资养猪业,仅2年的时间,中国的规模化养猪场像雨后春笋一样拔地而起。本文介绍了信息化管理、生产统计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现代规模化猪场生产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