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一起电力事故探讨断路器位置接点接入备自投装置的最优方式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9kobe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介绍一起断路器位置接点接入方式与备自投动作时间配合出现缺陷而引起备自投未正確动作,并扩大为全站停电事故。在分析事故原因的基础上给出电力系统中备自投引入的断路器位置接点的两种方式。通过对比选择一种可靠方式,防止备自投未判别到断路器位置而终止逻辑,避免停电事故的发生,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关键词】电力事故 备自投装置 断路器位置接点 供电可靠性
  中图分类号: F407.6文献标识码: A
  
  在现代电力系统中,为保证电网的供电可靠性,采用备用电源自投装置(简称BZT装置)是一种经济有效的重要技术措施,特别是在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系统中体现了更高的实用价值。因此,备自投装置在电力电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备自投接线及动作原理比较简单,生产厂家的设计人员在设计时有可能忽视一些重要细节,或者是变电站现场施工人员由于实际施工条件、继电保护装置配合、断路器机构等方面因素的影响,造成备自投装置不能正常动作。
  下面依据本局一起由于断路器位置接点接入方式与备自投动作时间配合上出现缺陷而引起的全站失压事故为例,来探讨分析断路器位置辅助接点接入备自投装置的方式。
  一、事故经过及分析
  (一)事故发生的经过
  主接线图如图一,运行方式如下:110kV乙变:由110kV甲乙线162断路器主供,110kV乙丙丁线163断路器处热备用,110kV乙丙线161断路器运行,110kV BZT装置投入。110kV丙变:110kV乙丙线193断路器运行,分段112断路器运行,110kV乙丙丁线192断路器处热备用,110kV丙基线191断路器运行,110kV水电站通过丙基线上网,110kV BZT装置投入。
  
  图一110kV乙变电站主接线图及运行方式
  
  根据事故方式的经过,用时间点进行分析,如下图二,为了便于分析和突出各个重要时间点,此图未按比例绘制,分析如下:
  
   17:02 0s N Q T 17:02 60s
  
  
  M P RU
  图二 事故发生时的各个重要时间点
  
  M点:17时02分25秒435ms110kV甲乙线发生AC相相间故障,线路两侧保护装置的距离Ⅰ段保护动作,220kV甲变侧保护动作跳开136断路器,110kV乙变侧保护动作跳开162断路器,同时联跳上网小电110kV乙丙线161断路器;
  N点:17时02分27秒45ms 甲侧重合闸动作成功,(电源侧:检线路无压,母线有压,1.5s),合上136断路器;
  P点:17时02分27秒649ms 乙变重合闸动作成功,(负荷侧:检线路有压,母线无压,0.5s),合上162断路器,即在甲侧136断路器重合成功后0.5s重合上126断路器;
  Q点:17时02分27秒819ms 110kV甲乙线再次发生AC相相间故障,甲侧保护再次动作跳开136断路器,重合闸充电时间不够(时间间隔为0.774s,重合闸充电一般需要15s),因此重合闸不会动作;乙侧在甲侧136断路器跳开后无故障电流,因此162断路器的保护不动作;
  R点:17时02分28秒500ms 乙变110kV BZT发出110kV甲乙线162断路器脉冲,162断路器跳闸;BZT跳162断路器命令发出后5s(整定时间)判断162的实际位置;
  T点:17时02分33秒680ms BZT需要判断162断路器位置TWJ=1,才能继续备自投的逻辑。此BZT中断路器的位置接点从110kV甲乙线162断路器保护装置的操作箱内的TWJ接点;
  U点:17时02分35秒879ms 162断路器在P点重合成功后便开始储能,储能时间经过现场测试约为8s,因此直到U点,162断路器储能完毕。
  110kV 甲乙线162断路器跳闸后,110kV BZT动作不成功,110kV乙变电站全站失压。
  (二)事故原因分析
  从上面事故发生的经过可以看出:T点所对应的时间明显小于U点所对应的时间,且BZT中断路器的位置接点取的是操作箱内的TWJ接点。也就是说,BZT需要判162断路器跳位时,由于162断路器未储能而无法判断,故BZT装置认为162断路器未分开(实际已跳开),装置发拒动信号,同时停止备投逻辑,未向110kV乙丙丁线163断路器发合闸命令,进而造成110kV乙变电站全站失压。分析如下:
  
  
  
  
  
  
  
  图三 储能与电机回路
  Ck为弹簧未储能接点(储能闭锁接点),常闭接点,弹簧未储能时闭合,弹簧储好能后断开,只能遮断0.3A的电流; HZ为遮断容量较大的接触器,可遮断10A的电流;
  ZKK为储能电源空开;
  
  由于储能电机旋转后停止时10A左右的电流,若直接使用CK常闭接点驱动旋转电机,可能会造成CK接点烧粘住,会造成断路器过储能。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用CK常闭接点起动接触器HZ,其常闭接点HZ来驱动电机,可遮断电机旋转后停止时10A的电流,不会烧粘HZ接点,只要断路器储能完毕,就将储能电机切断。
  图三可分析如下:断路器未储能(一般是断路器刚合上时能量释放完毕,就开始储能)时,常闭接点CK闭合,让接触器HZ带电,常开接点HZ闭合,储能电源空开ZKK合上后便开始储能;储能完毕后,常闭接点CK断开,接触器HZ失电,其常开接点HZ断开,随之储能电机停止旋转,不再储能。
  
  
  
  
  
  
  
  图四 断路器分、合闸回路
  
  
  
  
  
  
  
  图五 备自投引入的断路器位置接点回路
  TWJ为断路器跳闸位置继电器和接点; HZ为接触器的常闭接点
  DL为断路器辅助接点;HQ为断路器合闸线圈;TQ为断路器跳闸线圈
  
  图四、图五可分析如下:断路器未储能(一般是断路器刚合上时能量释放完毕,就开始储能)时,常闭接点CK闭合,让接触器HZ带电,常闭接点HZ断开,合闸回路不通,则断路器跳闸位置继电器TWJ不带电,其常开接点TWJ断开,因此备自投未接收到断路器的跳闸位置;储能完毕后,常闭接点CK断开,接触器HZ失电,其常闭接点HZ闭合,合闸回路接通,则断路器跳闸位置继电器TWJ带电,其常开接点TWJ闭合,因此备自投判别出断路器处于跳闸位置。
  从以上的原理图及分析可看出:若备自投引入的断路器位置接点是从断路器操作箱(即保护装置)上来的,由于断路器一般有8~10s的储能时间,只要断路器合闸后处于储能的过程中,TWJ接点不会闭合,即使断路器在这段时间内跳闸,则备自投均判断TWJ=0,即认为断路器为合位,从而终止备自投逻辑,导致备用电源未投上,造成110kV乙变电站全站失压。
  
  二、断路器位置接点接入备自投的方式
  目前,电力系统中的备用电源自投装置大都需要取断路器位置的接点,考虑图纸设计原理和现场施工条件,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一)备自投引入保护装置的跳位继电器TWJ接点
  一方面,通常情况下,设计人员在设计图纸时,考虑到现场施工方便(施工方便也是设计人员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备自投经常会取保护装置的TWJ继电器接点,因为保护装置与备自投装置均是安装在变电站的主控制室内,在施工接线时,相比取安装在开关场的断路器本体机构箱的断路器位置接点而言,敷设的电缆较短,同时大大降低敷设电缆的工程量较少,这是取TWJ继电器接点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多数备自投装置提供的厂家图纸在开关量输入端都标取进线TWJ接点,这也是误导图纸设计人员取TWJ继电器接点的原因之一。 (对于跳位开入可用操作箱TWJ的常开接点或断路器辅助常闭接点)
  从上面的分析可看出:备自投取保护装置的TWJ继电器接点有降低工程量、易于施工等优点,缺点正如同本文中列举的事故所述,会造成备自投拒动,影响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
  (二)备自投引入断路器本体机构箱的断路器位置接点
  备自投引入断路器位置接点取机构箱内断路器的辅助接点,通常取用常闭接点,一般也是要求如此,因为这样才能够第一时间正确地反映断路器的实际合分位状态,而不受其它因素的影响,从而保证备自投的正确动作性。相对于备自投取保护装置的TWJ继电器接点,备自投引入断路器本体机构箱的断路器位置接点敷设电缆从主控制室到断路器场,工程量较大,(加上如果断路器的辅助接点损坏,备自投也判别不出断路器的实际位置),但可以避免本文中列举的事故发生。
  通过上述比较可得出:备自投装置引入断路器位置时应取断路器机构箱内断路器位置的辅助常闭接点,才能保证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
  
  三、结束语
  备自投装置的动作正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和供电可靠性,虽然它的原理很简单,但是要将它很好的运用到实际设计和运行中却并不简单,这不仅需要我们设计人员加深对其原理的认识和理解,还需要现场施工人员不因为实际施工条件、工期、工程量等方面因素而改变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其中断路器位置接点接入备自投的方式应该引起专业人士足够的重视,本文介绍了备自投引入的两种位置接点方式:保护装置的跳位继电器TWJ接点和断路器本体机构箱的断路器位置接点,通过探讨分析,加上合理的图纸设计,同时兼顾电网的各种运行方式,保证备用电源自投裝置的各项功能设置完善,备自投引入断路器本体机构箱的断路器位置接点这种方式将更加有利于电网的安全和供电的稳定可靠。
  参考文献
  [1]王梅义,蒙定中,郑奎璋,谢葆炎,王大众.高压电网继电保护运行技术[M],北京:电力工业出版社.
  [2]古卫婷,刘晓波,古卫涛.变电站备自投装置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继电器.2007,35(10)
  :70-75
  [3]郑曲直,程颖.备用电源自投装置设计、应用的若干问题[J].继电器.2003,31(8):18-21
  [4]许育敏.备自投装置的设计探讨.浙江电力,2000(4):57-58
  [5]李斌,电力系统自动装置,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 陈 寅,出生于1986年02月,现在云南电网公司楚雄供电局工作,本人曾从事变电运行工作两年,现主要从事电网调度相关工作。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