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态制剂对大肠癌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和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一届全国营养支持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hu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微生态制剂对大肠癌患者术后炎性反应及其肠道微生态和屏障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化原则,将入院大肠癌待手术患者共40例分为实验组(n=20)和对照组(n=20),对照组按常规方式处理,实验组入院后第2天予以口服微生态制剂,术前平均服用6.5天,观察术后临床结果;结肠和末端回肠组织即刻剥离粘膜,测定肠上皮阻抗以及跨膜结合蛋白occludin和IgA的含量;手术后第1天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手术后外周血细菌DNA片断阳性率和术后首次粪便菌群变化情况。 结果:两组术后SIRS发生率、腹腔引流管置放时间、术后感染相关并发症及术后低蛋白血症发生率基本一致;实验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3.3±1.17d)较对照组(4.2±1.32d)为短(P<0.05);实验组术后腹泻发生率,腹泻总天数,术后发热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改善;两组外周血、切口渗出液、痰液、静脉导管细菌培养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结肠上皮跨膜结合蛋白occludin的表达(17.55±3.80%)和sIgA的表达(7.0±1.95%)优于对照组occludin(15.25±2.79%)和sIgA的表达(5.95±1.0%),P<0.05;实验组上皮阻抗数值较对照组为高,但P>0.05。对照组粪便细菌DNA指纹图谱条带较实验组明显减少,且出现异常条带。对照组术后第l天外周血细菌DNA阳性率(35%)高于实验组(10%)(P<0.05)。 结论:肠癌患者使用微生态制剂后,可促进术后肠功能的恢复(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缩短,腹泻发生率和腹泻总天数下降),缩短术后发热持续时间;增加结肠上皮跨膜结合蛋白occludin和sIgA表达;并可改善肠道茵群多样性,降低术后早期外周血细菌DNA阳性率。
其他文献
背景与目的:临床上很多癌症晚期病人合并胃肠道梗阻。虽然肠外营养(PN)适用于肠道功能障碍患者,但是PN对于癌症晚期合并肠梗阻的患者生存期的作用一致存在争论。本研究的目的是
会议
目的:探讨传统全胃肠外营养及添加丙氨酰谷氨酰胺的TPN对肝移植后移植肝功能和结构的影响。 方法:将24例肝移植患者随机分两组:不添加Ala-Gln的TPN组(TPN组),添加Ala-Gln的TPN
会议
独枝栽培法日本园艺技术人员,研究出一种桃树栽培新法,即春季移栽高约l米的树苗,上留一条生长粗直的枝条,次年春季选择第二枝条,第一条枝待果实收获后切除。第三年可以从第
@@随着现代化进程及人口逐渐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在临床上胸部疾病(如冠心病、风心病、肺心病等)和车祸伤所引起的胸部重症疾病的发病率也逐渐上升。近年来,早期营养及代谢支持治疗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