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料比例对Zn/ZSM-5上甲醇与丁烷共进料产物选择性的影响

来源 :第十六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考察了Zn/ZSM-5分子筛催化剂上,原料比例对丁烷与甲醇共进料芳构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甲醇的加入,甲醇以及产物中的烯烃与芳烃具有更强的吸附能力,抑制了丁烷分子在强酸位上的5配位裂解,其转化率随原料中甲醇含量的升高而不断降低,丁烷活化方式中氢转移反应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甲醇的加入显著抑制了裂解反应,产物中甲烷乙烷含量大幅降低。随着甲醇的加入,反应的控制步骤由烯烃的生成变为二烯的生成。与理论芳烃选择性相比,不同比例丁烷和甲醇共进料有效提高了目的产物芳烃的选择性,显现出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燃料电池中阴极的氧气还原反应(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ORR)严重影响了其工作效率,由于目前性能最好、应用最广的铂基催化剂价格昂贵、资源有限、稳定性及选择性差等[1,2],非贵金属催化剂[3]及非金属催化剂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4,5]。本课题组用湿化学法将三聚氰胺和三聚氯氰通过缩聚反应合成出了CNH 纳米胶囊状聚合物。实验中,以DMSO 为溶剂,CuO 纳米颗粒为催化
本文用共沉淀耦合机械混合法制备了Cu-Zn-Al-Cr/ZSM-5双功能催化剂,与Cu-Zn-Al/ZSM-5催化剂进行了对比研究,并考察其在二甲醚水蒸汽重整制氢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Cu-Zn-Al-Cr/ZSM-5双功能催化剂的性能明显优于Cu-Zn-Al/ZSM-5催化剂,同时Cu-Zn-Al-Cr/ZSM-5双功能催化剂在二甲醚水蒸汽重整制氢反应中有较好的低温活性和CO选择性,当反应
制备了一系列含不同碱金属助剂的钌催化剂,表征其物理化学性质并测试其氨合成活性。结果发现,采用Li作为助剂可以制备出高活性的活性炭负载钌催化剂,Li、Na和K等碱金属助剂的存在对催化剂中钌金属粒子尺寸影响不大,但是增加了氢的吸附量,同时使催化剂在低温部分出现氮的脱附峰,使高温氮脱附峰中心向高温方向移动,从而提高了催化剂的氨合成活性。
目前尼龙6生产中主要采用发烟硫酸催化环己酮肟液相Beckmann重排制己内酰胺,副产大量硫酸铵,而且存在设备腐蚀等问题。采用气相重排法可以克服上述缺点。本工作在以前得到的优化了的反应条件下,根据实验并采用催化剂失活的Wojciechowski模型获得了S-1催化的环己酮肟气相Beckmann重排制己内酰胺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及参数。该模型将催化剂的活性与在线反应时间相关联,进而可以计算任何在线反应时间
对羟基苯甲醛是非常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有着非常广泛用途,常用作合成染料、药物和纺织辅助剂的中间体。目前工业合成对羟基苯甲醛采用的是Reimer-Tiemann方法,但该方法存在产物收率低、设备投入大、产品分离困难、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为解决催化剂的回收、重复使用、同时减少对产品的污染,环境友好型多相催化剂的研究成为研究的重点。
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了30%Cu/SiO2催化剂,考察了反应条件对Cu/SiO2催化剂乙酸甲酯(MA)加氢反应性能的影响。在10atm,H2/MA=30,GHSV=6000ml/gcat·h条件下,250℃时MA转化率可达96%,乙醇选择性55%。提高反应温度和氢酯比有利于提高乙醇的选择性。所制备的Cu/SiO2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催化稳定性,在近100h的稳定性实验中未见明显失活。
以TS-1、Ti-MWW等为代表的钛硅分子筛和30%H2O2溶液构成的催化体系(TS/H2O2/Solvent)能够催化多种有机物的环氧化反应。目前普遍认为溶剂在烯烃环氧化反应中有两个作用,其一是使催化体系物相均一,其二则是参与过渡中间态的形成[1]。溶剂效应在TS/H2O2/Solvent催化体系中客观存在,表现为不同结构的钛硅分子筛以及不同的反应需要不同的最佳溶剂,但是溶剂效应的化学本质及其规
利用哌啶为模板剂合成了一定硅铝比的MCM-22,并用XRD、SEM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将合成的MCM-22应用于苯和甲醇的烷基化制取甲苯及二甲苯,结果表明MCM-22相比于ZSM-5、Y及β表现出了更好的低温催化活性及烷基化选择性.在温度为380℃、空速为5h-1时,苯的转化率为58.6%,甲苯的选择性为58.5%,二甲苯选择性为25.1%.
随着原料油的重质化升级,使用沸腾床用于加氢裂化过程倍显重要[1]。由于现今原料油的硫、氮及金属含量不断提高,常规的加氢技术常如固定床加氢处理技术不能满足生产合格产品的要求。而沸腾床加氢处理技术可以相对高的收率直接将渣油转化为优质轻质油。但沸腾床加氢处理技术多在高温高压(400~450℃,10~20MPa)下操作,此时反应物料的流动行为对产品的收率质量有较大影响。但高温高压下流体的流动特性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