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工智能的森林分析规划管理云计算平台FSOS

来源 :第5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ture_007_007_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看到人们对人工智能的理解基本是神经网络、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应用的领域基本是识别图片或者声音.实际上人工智能算法的最大应用潜力是在资源统筹领域.FSOS云平台可以实现树种动态模型、林分动态模型、景观模型的系统无缝结合,快速、科学地分析、规划森林,平衡协调森林的经济、社会与生态功能,让具体经营措施服务于景观森林的多目标可持续发展,真正实现森林经济、社会、生态的近期、中期与长期经营规划的统一,让微观与宏观一体化,正真能做到:着眼未来,立足当下;统筹全局,兼顾区域;目标驱动,适时调整.真正能做到从数量、质量、空间、时间多维制定出实现众多经济、社会和生态目标的具体方法、时间与步骤.
其他文献
针叶树是北半球、澳大利亚及新西兰的主要用材树种,提高其人工林生产力主要通过经济性状遗传品质优良的种质选育、最适宜种质的生境选择和高效林分培育技术的实施等树木改良途径实现.而由于针叶树传统育种与林分培育周期相对较长,且要考虑到未来气候变化对林分生产力的影响,如何根据树种、种质及性状发育的生物学特性,高效准确地开展树木的遗传改良、造林区域与立地选择和林分培育技术的实施,是针叶树人工林高效培育的核心问题
松类树种110-115种,分布遍及欧洲、亚洲、北美至中美洲,包括材用、果用、松脂、花粉、绿化、观赏等经济利用价值,是主要的世界性造林树种.中国松类22种,以中高山地为主,大多数种类在非山地环境栽植表现不佳,低山丘陵地带适栽种类并不丰富.随着生态保护力度加大,造林势必向低平地带转移,引种适合低海拔地带规模经济目的造林的外来松类具有重要意义.
松脂产业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林化产业,松香、松节油是国民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林化产品.近十几年来,松脂年产量约80万吨,产值约80~90亿元.
云南松、思茅松是云南省的重要和主要的的乡土造林树种,广泛应用于单板类用材、纸浆用材、松脂等重要工业原料林的培育与生态恢复,在保障云南林产业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区域的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云南省林业科学院从"六五"计划开始,针对云南松和思茅松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从良种选育、良种扩繁到林木培育等一系列培育技术研究,为林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国家"水十条"行动背景下,本报告以服务于消除黑臭水体为目标,阐述了湿地系统在黑臭水体综合治理过程中的作用,展示了湿地系统在不同气候类型下的工程应用案例,提出了湿地系统在工程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与研究方向。
到2015年底,中国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9类广义自然保护区的数量达到11260多个,面积224万km2.其中国家级3264个,面积约156万km2.保护最严格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28个,面积约96.5万km2.这些广义自然保护区分类分级混乱、空间交叉重叠、管理权属分散,导致保护格局破碎化、管理体系碎片化等多种问题;同时,这些区域被划为严禁开发区域和限制开发区域,面临自然生态保护与社会
大数据是继互联网、云计算之后又一个重要的信息技术,近几年发展十分迅速.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站在时代最前沿,带领全国人民迈入了大数据时代.
新技术与经济社会的交汇融合引发了数据迅猛增长,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将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作为"十三五"时期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的重要抓手.国家林业局发布《关于加快中国林业大数据发展的指导意见》是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等系列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
利用信息技术构建自然保护区信息化监管体系是近年来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与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自然保护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影响,绝大多数自然保护区的重点监测区域都存在通信盲区,使得远程视频观测、生境自动监测等技术手段难以广泛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为了更好的保护和利用林业生态资源,近几年围绕管理决策和公众服务这两个主题,在传统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北京市积极开展了一些智慧园林的建设实践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