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案件的酌定不起诉标准

来源 :2005年全国刑事起诉与不起诉制度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n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目前发案率最高的犯罪之一,交通肇事犯罪的酌定不起诉标准的探讨有着现实意义。对交通肇事案件做酌定不起诉,首先要求交通肇事犯罪构成要件的事实得以证实,其次应同时符合酌定不起诉的积极标准和消极标准。酌定不起诉是检察机关依法行使公诉裁量权的体现,不限于法定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轻罪案件,对于犯罪嫌疑人拒不认罪的,或因拒不履行义务而被害方强烈要求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的,或不追究刑事责任社会效果很坏的,不能酌定不起诉,要综合各种主客观情节判断是否符合酌定不起诉标准。
其他文献
为解决传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电池容量严重受约束的问题,一些新兴技术如无线射频能量捕获技术被应用到传感器网络中。在这种射频能量捕获的可充电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为了
卫星双向时间传递(TWSTFT)和GPS精密单点定位(GPS PPP)是目前全球守时实验室参与协调世界时(UTC)计算的主要时间比对技术,校准不确定度是当前限制高精度时间比对的关键因素.
针对目前移动机器人同时定位和三维稠密地图构建算法中存在的计算复杂、实时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RGB-D数据的实时的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算法。首先提取RGB图像中的FAST特征点,并计算特征点的3D位置,接着采用直接法最小化光度误差来估计相机的位姿变换,然后根据位姿变换的大小提取关键帧。为了减小移动机器人运动过程中的累积误差,提出基于词袋模型的闭环检测方法,并采用通用图优化(g2o)框架
相对不起诉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对其适用条件理论界存在较大的争议,司法实务中做法也不甚一致。审视我国法律的规定,其适用条件只能是: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
在司法实践中,困扰存疑不起诉的主要问题是,怎样界定“证据不足”?何谓“主要证据”?作出存疑不起诉后又发现新的证据符合何种条件才可以提起公诉等。本文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罗列
刑法、刑事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对相对不起诉案件适用条件的规定比较抽象,使基层人民检察院在办理相对不起诉案件时随意性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相对不起诉案件的法律效果和社会
1996年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废除了免予起诉制度,扩大了不起诉的范围,赋予了检察机关不起诉裁量权。然而,权力总是要受到制约的,在不起诉裁量权的行使与制约这一
酌定不起诉即不起诉裁量是我国检察官自由裁量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不起诉裁量权的正确行使,通过实行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不起诉制度、不起诉决定前的外部意见介入制度、
会议
刑事不起诉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法中一项重要的诉讼制度,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扩大了不起诉的适用范围,增设了证据不足不起诉。笔者对证据不
许多工业生产过程数据很难满足单一的分布,一般是高斯和非高斯成分共存的混合分布,并且在过程数据的提取中,会隐藏表征故障的有用信息.为了解决高斯与非高斯的混合多分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