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数字出版人才队伍建设是数字出版转型关键

来源 :第五届韬奋出版人才高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现出版社数字出版整体转型的关键不是单方面人才的建设,是一个整体队伍的建设,关键的人才是复合型的,从领导者开始,到编辑人员、营销人员和制作人员都需要是复合型的,当然这种复合型人才可以是个人的复合,也可以是小团队的复合。复合数字出版人才队伍既能降低转型成本,也能提高转型效果,更关键的是只有这样才能带动整个行业的数字出版转型,实现我国出版业跨越式发展。
其他文献
作为行业第一资源的人才资源,也必须顺势而为,认真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强调的“媒体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的核心是人才优势”的重要论述,深人贯彻党管媒体、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深刻把握出版工作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勇于创新、主动跨界、全面融合,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出版工作者队伍,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人才工作的新局面。
出版业跨界融合、数字出版、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潮流风起云涌,复合型管理人才、数字媒体高端人才、高层次出版科研人才、出版名家、大家,对新闻出版业创新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更加凸显。今后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科学把握好新闻出版人才发展的新趋势,大力推动人才工作的创新,营造有利于新闻出版人才辈出、人尽其才、人尽其用的政策环境,为江苏出版业的繁荣发展贡献聪明才智。
对具有传统出版基因的凤凰而言,融合的实质是出版的转型,是出版的国际化,是融合的过程。要开展切实可行的转型项目,在重点项目的实施推进中培养人、锻炼人,给出版人才提供发展和完善自我的平台。接下来就两个方面来进一步解读:在出版专业化、数字化背景下,凤凰集团的三种出版形态的转型侧重点;凤凰如何实施国际化战略,有的放矢地“走出去”。
大数据时代,出版业开始向知识服务转型。那如何才能将出版单位的专业知识从只提供阅读跳转到直接提供智能化的服务呢?其关键点有两个,一是在资源上要从存量资源拓展到增量资源,二是要真正理解大数据的本意并使用大数据技术对用户行为进行挖掘,形成数据驱动的知识更新与知识服务模式。
人才是出版业的第一资源,有人才才会有行业的创新发展.2010年的数据显示,我国新闻出版业直接从业人数467.4万人.出版工作者在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国民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对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已经成为出版业能否顺利完成转型升级,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而做好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是提高出版人才培养和储备的重要途径.现代出版人才的继续教
当出版工作者不去积极思考现有工作模式中可以结合新媒体的实现方式,只是盲目地踏上数字化建设这条道路到处进行吐喝时,只能是自言自语,自娱自乐,最终会是一种倒退。正如物理学中曾历经广泛争议,被认为只能在波与粒子这两种属性中取其一,最终却被人们赋予“波粒二象性”这一共融性特质来重新认识的光一样,以纸媒为主要载体的传统媒体和与电子化为基本特征的新媒体,其实也并非天生冤家,同样也可以在“纸电共融性”这一原则下
无论是对出版企业还是个人,在变革仍在进行时,需要的不仅是正面思考与分析、积极面对,还有沉着勇敢的实践。就当下而言,就是要在“创新·跨界·融合”的出版新思维下,如何实现人尽其才、才有所用,人与企业共同发展,勇于创新,推进出版行业的变革。
“互联网+”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编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由此引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编辑的素养.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在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动力的同时,也带来新的问题,这就需要编辑发挥能动性,扬长避短,积极提高自身的素养,以实现“互联网+编辑”.笔者在此结合自身的工作体会,谈谈在“互联网+”时代编辑应该具备的素养,这里的素养是指传统年代不具备,或者即使具备但在新时代需要继续深化和延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思维等新技术、新理念的浪潮迭起;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迅速发展;社群营销、微课分享、微博热点等新内容传播和营销方式的出现,都给传统出版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面对这样的趋势,高校及传统出版企业要以积极的心态培养人才,从而为传统出版行业的发展输送新鲜血液.对此,笔者从“脑”“腹”“手”三个维度,结合思考和实践进行分析,以期对融媒时代传统出版人才的培养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随着互联网新技术正在改变着信息交流的结构和模式,传统媒体转型发展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成为新时期的新课题摆在了所有媒体从业人员的面前。那么,图书出版人才该如何转型发展,才能适应媒介融合的新形势呢?首先,媒介融合的背景下.依然要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其次,用媒介融合的思维去做策划;最后,用媒介融合的理念去做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