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MED)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性和有效性的META分析

来源 :第二届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骨科学术论坛暨四川省医学会第十八次骨科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rau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MED,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性和有效性的META分析.方法 用Revman5.2,GRADEprofiler 3.6等软件处理数据、评价证据质量.结果 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MED) VS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性和有效性的META分析结果表明:术后恢复正常生活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前和术后24小时CRP变化6项指标,干预组均优于对照组.但其腰椎间盘突出复发再手术率高于对照组.手术疗效、硬脊膜破裂或脑脊液漏与手术操作时间3项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 本研究基于全球18篇2476例的Meta分析结果表明:显微内窥镜手术由于创伤小、恢复快、术后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比传统开放手术更具优势,若有相应的器材与技术支持,显微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可以作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想手术方式之一;但存在增加术后复发再手术率的风险.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减压内固定治疗下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8月-2013年1月收治下腰椎爆裂性骨折18例,陈旧性骨折2例.按denis分类均为爆裂性骨折,D型10例,E型10例.均采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椎管内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比较手术前后ASIS分级变化,手术前后级末次随访时伤椎高度、Cobb角及椎管容积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20例均获随访
会议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性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意义及疗效观察.方法 从2010年2月至2014年5月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性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骨折103例,其中男性69例,女性32例,年龄在65岁到82岁之间,平均年龄在72.7岁.伤椎部位T6 1例,T7 2例,T8 3例,T10 5例,T11 8例,T12 23例,L1 44例,L2 17例,L3 7例,L4 2例
目的:探讨经伤椎置钉6钉三椎体固定并选择性单节段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经伤椎置钉6钉三椎体固定方式并选择性单节段植骨治疗且获得2年以上随访的3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男25例,女7例,年龄25~60岁,平均39.1岁.按A0分型:A1.3型5例,A3.1型17例,A3.3型8例,C1.1型1例,C1.3型1例.载荷评分4~7分,平均5.
会议
目的:通过观察可生物降解腰椎横突间融合器体内降解过程的BMP-2和VEGF表达,研究其在体内对横突间融合的影响。方法:将96只波尔山羊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在术后1、3、6、9、12、18月取腰椎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BMP-2,VEGF表达的情况。结果:BMP-2和VEGF的表达强度均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升高,到达高峰后逐渐下降,两因子的表达出现高峰的时间具有一致性。术后1、3、18月,两组光密
会议
BACKGROUND CONTEXT: Eosinophilic granuloma (EG) involving the spine is uncommon in adults.Atlantoaxial instability (AAI) secondary to EG of the axis in adults is an extremely rare clinical condition t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退变源性腰痛的临床应用特点,以及该方法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退变的临床使用意义.方法 选择18例多节段椎间盘退变所致椎间盘源性腰痛的青年患者,以椎间孔镜行经皮髓核摘除、射频纤维环成形术进行治疗,并分别在术前、术后不同时相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所有患者术后腰痛症状较术前均明显缓解.随访6个月,腰痛VAS评分:术前8.14±0.97分,术后1周2.20
目的:探讨人体力学在下肢骨折患者压疮预防性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4年4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不同类型的下肢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依据力学原理进行翻身护理,采取相应的预防压疮的措施,而对照组患者均采用传统的压疮预防方法.结果:实验组发生压疮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人体力学原理可降低下肢骨折患者
目的 探讨胸腰段椎体骨折经后路骨折椎椎弓根钉加强固定并伤椎植骨的方式、选择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胸、腰椎单一椎体骨折病例202例,其中A组89例加用伤椎螺钉固定,B组113例采用传统伤椎邻椎固定法.A组,89例,平均年龄38岁(21~71岁);B组,113例,平均年龄40岁(19~67岁).患者外伤均在10日之内,A组骨折椎一侧或双侧椎弓根无骨折,术中经椎弓根
目的:探讨颈椎失平衡的外科手术治疗方式。方法:2011年1月—2014年3月130例脊柱矫形病例中,有4例伴有颈椎失平衡。术前个性化设计手术方案:其中3例行后路截骨矫形,1例前后路联合截骨矫形。结果:4例患者均获得良好的颈椎平衡,截骨部位均骨性愈合,无血管、神经、脊髓损伤等并发症。结论:个性化设计颈椎矫形手术方式,对颈椎失平衡的治疗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会议
目的 探索极重度脊柱畸形的手术策略和问题.方法 针对135°以上的极重度脊柱畸形,前瞻性设计"改良头盆环牵引-后路松解-后路截骨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的手术方案,并对2009年1月~2012年12月实施治疗的9例极重度脊柱畸形病例进行回顾分析.9例患者男6例,女3例.其中4例为特发性脊柱侧弯,3例脊柱结核后凸畸形,2例先天性脊柱侧弯畸形.脊柱后凸角或侧凸角136°~180°(168.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