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顶吹气对低速轴流压气机叶栅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

来源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热机气动热力学2009年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d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边界层抽吸是提高压气机压比和失速裕度的一种有效方式,但由于对抽吸气体的处理研究的较少,因此限制了抽吸在压气机上的实际应用。本文以某一低速轴流压气机为对象,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了叶顶吹气对压气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顶吹气的位置、流量以及吹气角度都对吹气效果有较大的影响。在叶顶间隙泄漏量较大的中部位置,以小于该位置泄漏量的流量和逆间隙流动方向来进行吹气可取得较好的减少叶顶间隙泄漏的效果。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将PG9351FA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站改造为IGCC电站的技术经济性。改造的IGCC电站以输运床气化炉为气源,联合循环汽水系统保持独立,余热锅炉和汽轮机均不做改动。对PG9351FA燃气轮机改烧合成气的工况模拟考虑了燃气轮机喘振裕度和出力限制,并限制NOX排放。根据空分和集成方式的不同,构建了三种改造方案。计算结果表明:PG9351FA联合循环改造为IGCC后,供电效率可达40%以上;
对构建的加湿空气和未加湿空气混流位置不同的两种PEvGT循环(称之为PEvGT-1和PEvGT-2循环),研究了负荷及环境参数变化时的变工况性能,并与STIG和HAT循环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环境温度和压力,以及部分负荷对PEvGT-1和STIG循环效率的影响较小,对PEvGT-2和HAT循环的影响相对较大;环境温度对PEvGT-2和循环HAT比功的影响要小于对PEvGT-1和STIG循环的影响
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甲醇化学回热循环与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系统的新型联合循环。该循环利用化学回热循环的余热驱动海水淡化系统,同时海水淡化系统生产出的淡水供化学回热循环所需,实现了系统水电联产。本文对该循环进行了热力性能研究,注汽率为0.04、透平进气温度为1308℃的基本工况下,循环水电比为1.8、(火用)效率为46.2%,相对同输出分产系统,节能率达到19.3%。本文还就注汽率等关键参数对循环性能
本文通过实验,首次探讨了基于二甲醚的化学链燃烧的反应特性。实验选用Fe2O3作为氧载体,采用差热-热重同步分析仪,初步验证了二甲醚-Fe2O3反应的可行性,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对反应后固体产物物相进行了分析。实验还研究了添加剂、反应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本研究开拓了替代燃料化学链燃烧技术新方向,并为基于替代燃料的化学链燃烧能量释放机理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化工动力多联产系统是通过系统集成把化工生产过程和动力系统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在完成发电等热工功能的同时,生产化工产品,从而同时实现多领域功能与性能目标。文章从多能源互补与多种产品联产系统的本质特征和能的综合梯级利用思路出发,研究双气头互补的多联产系统集成机理与方法,关注焦炉煤气富氢和气化煤气富炭的特点,借助双气头混合互补手段优化C/H比组分的调整,实现低能耗共制合成气。在系统集成机理研究基础上进行两
本文采用新型真空管吸收器、YD300型合成导热油,对抛物槽式太阳能集热器进行了实验研究。深入分析了抛物槽式太阳能集热器循环流速,进口温度,太阳能辐照强度等重要参数对集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相同时,集热效率随着流量的增大而增大,由于系统热容的影响,温度响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当辐照不变时,集热效率随着导热油进口温度的增大而减小;集热效率随着进口温度的增加而减小;系统热损失与循环工质温度和环境温度
本文应用Wilhelmy吊片法,进行了牛顿流体(硅油、丙三醇水合溶液)的动态湿润实验。测量了流体的表面张力、粘度和动态湿润过程中动态接触角随接触线移动速度的变化关系,获得了一批高精度的实验数据。本文首先根据三大主流理论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接触线局部区域微观物理机制对动态湿润特性的影响,本文还研究了流体表面张力、粘度和浸润固体的表面能等宏观物理参数对动态湿润的影响,探讨了影响牛顿流体动态湿润
流体动态湿润在各种工业生产和高新技术的开发中有广泛应用,非牛顿流体动态湿润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并有着相对于牛顿流体更为实际的应用前景和价值。本文研究了一类具有复杂流变性的聚乙二醇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分散体系的动态湿润特性。通过液滴铺展法得到了液滴半径随铺展时间的变化关系,以及动态接触角随接触线移动速度的变化关系的实验数据。实验结果表明,该类流体在云母表面上完全铺展,R~t关系符合Tanner定律,结
本文首先回顾了CFD模拟中可能会产生的各种误差和误差估计,然后着重研究在数值模拟的过程中由于网格尺度所产生的误差。采用Richardson 外推法建立了估算网格误差的方法和准则,并以两个二维例子详细介绍了如何应用误差估算方法及其对CFD模拟结果的修正。
本文采用NUMECA 公司的FINETM/Design3D 软件对某新型氦气压气机大转折角平面叶栅进行优化设计。在保证其几何进口角、几何出口角、前后缘半径以及弦长不变的前提下,对其中弧线及其厚度分布进行优化,使叶栅的总压损失减小且静压比不下降。结果表明,优化后比优化前总压损失下降了 14.51%;静压比提高了0.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