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胺法(改良MDEA)脱碳工艺在合成氨与甲醇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来源 :全国化肥工业技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y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于1981年负责开发了MDEA溶液脱硫工艺,1983年通过部级鉴定.已广泛应用于天然气脱硫及炼厂气脱硫的工业装置.1985年开始作者负责多胺法脱除CO<,2>的研究,1992年底通过了部级鉴定,从1991年第一套工业装置投入运行以来,至今已有近100多套装置投入应用.操作压力从0.7MPa至2.8MPa,生产能力有年产合成氨1~12万t不同规格,总处理能力超过300万t NH<,3>/a.该项目1994年获原化工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年列为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项目,并获国家发明专利.经过成百套的应用,工艺流程几经改造,目前已有一整套完整的技术及施工图设计和开车经验.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介绍了乏燃料后处理的干法分离方法.鉴于干法分离的优点,通过实验及与水法分离相比较,建议在今后的核废物处理中,加速开展干法的核废物分离研究.
随着核电事业的发展,动力堆乏燃料燃耗大大增加,对回收再循环使用的铀产品中钚、镎及裂变元素净化也随之提高,由此增大了辐照乏燃料后处理的复杂性和难度.为了获取符合质量要求的高纯铀、镎、钚产品,现行的辐照乏燃料后处理流程已不能适应这些不断变化的要求,为此有必要对现行后处理工艺和技术进行一系列改进,开发更有效的分离、纯化工艺和技术.近年来各国在这方面研究的重点之一集中在无盐流程和工艺的开发研究.四价铀是还
在Purex流程中,大多数裂变产物元素的化学行为较简单,但钌、锆、银、钼和锝则比较复杂.本文对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中主要裂变产物元素过程化学进行简要的叙述和评论.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与肼衍生物一起,同属氨取代衍生物的羟胺化合物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V.S.Koltunov等人为此作了广泛的研究,获得了许多重要的物化参数.结果表明,某些羟胺衍生物对Np(Ⅵ)和Pu(Ⅳ)具有良好的还原性能.但羟胺衍生物能否用于Purex流程中U-Np和U-Pu分离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曾以N,N-二乙基羟胺(DEHAN)对Np(Ⅵ)和Pu(Ⅳ)还原动力学以及
本文提出了后处理和高放废液处理相结合的Purex-TRPO一体化流程,按照一体化流程的要求,对现有TRPO流程反萃段进行了改进,对反萃液中Np、Pu的转型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0g/L(NH)CO可以同时反萃TRPO中的U、Np和Pu;在反萃液中加入浓硝酸调整酸度到5.5mol/L,可以使U、Np、Pu转型为可被30﹪TBP/煤油萃取的形态,然后返回Purex流程进行纯化.
长寿命核素Cs和Cs是核废物贮存库中最活泼的核素之一,乏燃料后处理形成的高放废液具有高酸性和高盐分的特点,从酸性高放废液中选择性地去除Cs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1,3-交替构象的杯[4]芳烃-冠-6衍生物对Cs表现出特殊的选择性和配合能力而受到核化学化工领域的普遍关注.本论文通过合理的分步式减压蒸馏的方法,可消除五甘醇减压蒸馏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采用一锅煮的方法合成了两种1,3-交替构象的杯[4]芳
本文针对我国高放废液体系,用折流板脉冲萃取柱进行去除超铀元素的模拟实验研究,考察脉冲折流板板间距、脉冲强度等对萃取传质性能的影响.
本文以核能的可持续发展为中心,讨论了核能可持续发展与核燃料循环有关的两个问题:核燃料供应前景和核废物处置.
本文简要叙述世界上几个主要核国家所用的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PUREX工艺流程,调研了国内外乏燃料后处理PUREX工艺开发,研究方向,为改进我国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PUREX工艺流程提出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