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陆盆地的类型、演化特征及油气聚集规律

来源 :第四届深部岩体力学与工程灾害控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百年校庆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9087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陆盆地是世界上油气最富集的一类盆地,其油气储量几乎占盆地中总的油气储量的一半。本文介绍了前陆盆地的定义和两种不同的分类,并根据大地构造背景总结了前陆盆地的形成机制,演化特征和沉积机制。进一步总结了前陆盆地中油气聚集的规律,认为该盆地中油气的聚集主要受圈闭展布特点的控制,并且盆地形成时和形成后的构造作用也是重要的控制因素。
其他文献
以冻结凿井井壁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在施工和运营各个阶段的受力特点,优选出适合各个阶段的损伤模型,建立了适合冻结凿井井壁应力分析的含初始损伤的各向异性损伤模型。修正的模型中考虑了温度、施工条件、混凝土的断裂能和骨料等情况对井壁质量的影响。用FEPG有限元自动生成程序软件编写了3维弹性损伤程序,利用FEPG进行了梁宝寺矿主井井壁结构的弹性损伤模拟计算,得到在永久地压、井壁重力以及随时间不断增大的竖直附加
通过深部脆性岩石的力学试验分析,获得了高应力下岩石变形破坏等力学行为响应规律。这一规律表明,深部脆性岩石具有显著的扩容效应和围压依赖性,显示出变形破坏控制机制的转化特征。同时,基于试验结果,提出了便于工程应用的强度参数和扩容参数随损伤演化的简化公式。依据这一结果,结合所发展的广义多轴应变能强度准则,在宏观力学的框架下,发展了一种考虑扩容和围压效应的硬化-软化本构模型。该模型能够反映试验中获得的主要
采用真三轴应力状态下单面突然卸载实验方法,进行了莱州花岗岩岩爆实验,获得了花岗岩岩爆碎屑。对碎屑特征进行了测量,包括碎屑质量、长度、宽度、厚度,并对粗粒、中粒、细粒以及微粒等不同粒径范围内的碎屑数量、质量及粒度分布进行了分析。对花岗岩岩爆碎屑分别按照长度、宽度、厚度与累计数量的关系,小于某一等效边长的累计质量与总质量之比-等效边长之间的关系以及等效边长-累计数量的关系进行了分形计算,结果表明花岗岩
根据真实岩石的孔隙结构分布统计特征,本文采用水泥砂浆和聚苯乙烯颗粒等相似材料模拟孔隙岩石,制作了岩石孔隙物理模型;利用CT扫描实验验证了物理模型与天然岩石孔隙结构在统计特征上的一致性;利用单轴受压实验获取了孔隙物理模型的力学性能;最后进行了巴西圆盘劈裂CT扫描实验,分析了孔隙岩石破坏机理及其孔隙结构的变化。研究表明:岩石孔隙物理模型与天然岩石具有一致的孔隙结构分布特征;孔隙不影响岩石的宏观弹脆性特
采用工业计算机层析(ICT)设备与全数字液压实验系统EHF-EG200KN试验机,对大台煤矿冲击倾向性煤层底板岩石试样进行了单轴压缩荷载作用下的CT试验,得到了单轴压缩荷载作用下不同应力阶段岩石试样微裂纹发展的CT图像。通过对CT图像灰度值的分析,得到单轴压缩荷载作用下岩石的损伤破裂过程。为进一步研究煤层底板岩石的破坏及冲击地压的发生机理提供依据。
本文在边坡工程地质条件及岩性分析的基础上,将研究区划分为滑坡区、潜在滑坡区、相对稳定区和重要工程区四大区,并进一步确定了滑坡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了边坡滑坡灾变机理。采用非线性大变形有限差分软件FLAC对滑坡灾变演化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预应力锚索框架梁+高压劈裂注浆加固方案,并用数值方法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九九”大坂区各比选方案引水隧洞线均穿越第四系中、下更新统(Q1-2fgl)地层,由于第四系地层为散体结构,国内尚无统一的围岩分类方法及标准,该地层的成洞条件对方案的比选起决定性作用。为此,在隧洞进口成洞条件相对较差的第四系下更新统地层上部布置原型试验洞,通过对第四系地层原型试验洞施工开挖全过程及后期变形监测,了解隧洞围岩的稳定性及变形特性,为隧洞的结构设计、施工开挖、支护等提供科学依据。
近年来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地应力逐渐增大,矿井冲击地压灾害发生的强度和频次都逐渐增大,对矿井安全高效开采的威胁日益增大。在综合分析了我国矿井目前采用的各种冲击地压预测技术及方法的基础上,采用非接触式的电磁辐射监测技术及方法,在鹤岗矿区南山煤矿237孤岛工作面进行冲击地压危险性预测。预测实践表明,237孤岛工作面的3次冲击地压发生前都有明显的电磁辐射异常变化,电磁辐射信息能够反映冲击地压灾害的危险程
由于岩体的不连续性、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致使岩基承载力的确定成为非常复杂的课题。将地基岩体等效为均质同性介质,采用极限平衡理论进行计算的传统方法,难以较好的反映岩基的力学特性。为满足工程建设对岩基极限承载力取值的需要,采用离散单元法数值分析方法,对水平和竖直等厚层状岩体地基在条形均布荷载下的应力-位移特性进行研究。初步探讨了水平和竖直层状岩基极限承载力的离散单元数值解,并分析了岩层厚度对岩基极限承
在高产高效矿井建设过程中,露井联采作为一种新的采矿模式应运而生。以平朔矿区浅埋巨厚近水平煤层露井联采工程实践为背景,采用相似模拟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构建了露井联采模式下的三类工程地质模型和数值计算模型,基于露井联采边坡运输平台的稳定,提出了以运输平台两端点最大沉降差、位移曲线是否收敛为判据,进行了露井开采先后顺序以及井工开采方向的对比分析,为减少边坡压煤浪费资源,优化了露井联采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