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脲[6]-Th(Ⅳ)新型晶体的制备及表征

来源 :第四届全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青年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4711519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葫芦脲端口的极性羰基可以结合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离子、过渡金属离子、Ln3+和An3+,从而能够用于废水中金属离子的分离.对于Th4+的萃取分离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葫芦脲能否用于Th4+的萃取,探究其与Th4+的配位作用甚为关键,也最为基础.目前,仅有为数不多的文献报道了葫芦脲与Th4+的配位结构.葫芦脲[6](简写为CB6)与ThCl4在HCl体系中可以得到组成为[{Th(H2O)5Cl}2(C36H36N24O12)]Cl6·13H2O的单晶,其中Th4+的配位数为9,CB6作为一个六齿配体与两个Th4+进行配位,每个Th4+分别与CB6上的三个羰基,五个水分子和一个C1-进行配位.而CB6和Th(NO3)4在HReO4中得到组成为[Th(NO3)(H2O)8][(ReO4)(CB6)](ReO4)2·3H2O的单晶,在此晶体中CB6与Th4+并没有直接的配位作用,而是通过氢键与Th4+配位的水分子作用而形成Th4+的第二配位层.对于矿石和乏燃料中钍的提取主要是在HNO3体系中进行,因而有必要研究此体系中葫芦脲与Th4+的配位作用. 通过常温蒸发法用Th(NO3)4- 4H2O与CB6在HNO3水溶液中制备出了一种新的CB6-Th4+单晶Th(NO3)2(H2O)6·(CB6)·2H2O·2NO3。在此晶体中,Th4+的配位数为10,其中六个水分子以单齿配位的方式与Th4+配位,两个NO3-分别作为二齿配体与Th4+配位,而CB6通过氢键与Th4+配位的H2O作用形成第二配位层。此外,在此Th4+CB6基晶体结构中存在两个自由的水分子和两个作为反离子的NO3-。在HCl体系中主要由于Th4+和cl-间的配位作用较弱,因此Th4+倾向于和CB6直接配位。而在HReO4和HNO3体系中,相对于NO3-,CB6与Th4+的配位作用比较弱,只是通过氢键形成第二层配位结构。这说明配体与Th4+的配位强度会影响Th4+和CB6间的配位模式,从而导致CB6和Th4+在不同体系中发生配位结构的改变。这对基于葫芦脲萃取体系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210po是铀系天然衰变链的中间产物,是222Rn的长寿命衰变子体,属于α衰变核素,半衰期为138.4天,发射α粒子的能量为5.3 MeV,最终衰变成稳定的206pb.210po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在土壤、空气、水以及生物体内都有一定的分布,其中空气中的210po可以通过呼吸进入人体,造成内照射,对人类所受天然照射的贡献不可忽视,据估算,人体内各种组织所受到的天然辐射内照射剂量有30%来自于210p
作为长半衰期核素(1.57×107a),I-129是放射性废物长期风险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放射性废物处置安全评价中的关键核素.I-129主要来自于乏燃料后处理,基于其在废物中的活度浓度和极长半衰期,主要在中等深度处置和深地质处置安全评价中重点关注.与其他关键核素相比,I-129在地质环境中更易迁移,而更早从处置工程屏障和地质屏障中释放迁移到环境中,对人类形成潜在风险.如何更有效阻滞I-129在地质
239+240pu主要来源于大气层核爆和核试验,伴随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扩散,继而沉降到地面被土壤所吸附,相关核素在土壤层经历数年的迁徙,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放射性核素239+240pu在土壤中的深度分布规律.选取天然的、未经人为破坏的地区有代表性的土壤,分别采集深度为0-5cm、5-10cm、10-15cm、15-20cm、20-25cm进行研究,采用的放化分析方法是离子交换法.在样品中加入已知活度
Li-Pb合金作为核聚变过程中液态包层氚增殖材料的主要候选,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本文通过电化学暂态和稳态测量法及XRD表征的方法研究了pb2+在LiCl-KC1熔盐中的扩散性质及Li-Pb金属间化合物热力学性质.用方波伏安法研究了KCl-LiCl-PbCl2中pb2+在W电极上的沉积过程,根据相应峰半峰宽与转移电子数的关系,得到pb2+的转移电子数约为2;在783 K下,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Li
纯β核素测量国际上通用的方法是采用液闪谱仪进行测量,但是,如何确定液闪谱仪在测量特定核素时的探测效率是研究的难题.由于β射线是0~EMax的连续能谱,无法通过解析能谱的方式获得.纯β核素放射性活度的测量本质上就是其探测效率的确定,国际上放射性活度计量学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根据147pm的衰变特点,采用三种测量或模拟计算方法进行研究.其中14C效率示踪法和符合效率示踪法方法较为成熟,重点研究了C
裂变探测系统要求裂变铀靶面积大、靶均匀、衬底材料薄且在照射后小生成对靶有干扰的放射性杂质.铍原子序数较小,反应干扰物较少,延展性和硬度较好,60μm厚的铍片非常平整,有相当高的硬度,是很理想的铀靶衬底材料.但关于在铍片上电沉积制铀靶的方法国内外鲜有报道.实验室通过研究建立了一种在薄铍片上电沉积制备铀靶的方法,以铍片为阴极,铂电极为阳极,235U、238U作为电沉积对象,在敞开式电沉积槽中,通过研究
由人类排放的放射性污水具有高毒性和高的迁移性,对自然环境产生极大污染.在核素的污染种类中,放射性90Sr作为纯放射体,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冶金、化工、轻工、军工、光学和医药等领域.废水中的锶经饮食等途径进入人体,破坏人体正常的生理机能,诱发病变.因此,必须采取经济而高效的方法治理受核素锶污染的水体.对含锶废水的处理技术有沉淀法,溶剂萃取和离子交换等方法,但这些方法的成本和能耗高,且耗时长的缺点.因此
本文介绍了在实验室条件下,对二种不同富集度的二氧化铀粉末用物理混料方式开展混丰度工艺研究,以得到某一富集度的二氧化铀粉末.实验过程中开展不同混料时间、装填比例的混料实验,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发现,在一定范围内只要满足阈值条件,混料时间和装填比例对混料结果并没有较大影响,但原始氧化铀粉末的比表面、松装密度和颗粒度等物理性能对混料结果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对比分析原始二氧化铀粉末的微观形貌发现,两组实验中二
流气式电流电离室是一种测量带电粒子电离空气的电流电离室.由于其测量原理基于带电粒子电离的电离空气通过气流载带传送到电离室收集极,因此具有常规α粒子探测器不具备的优点,可以测量不规则曲面的α污染.为满足特殊样品板内表面0L放射性的测量,建立了两台流气式电流电离室,灵敏面积均为100cm2,电极采用带孔铜板,电离室外壳为铝,进出气口均有不锈钢屏蔽网,这样电极板在一个类似法拉第笼的结构中,可以屏蔽外界电
激光诱导光声光谱技术是一种基于光声效应的无损、原位分析技术.可用于溶液中锕系元素形态分析,其与时间分辨荧光光谱的灵敏度相当,能够达到10-8mol/L,但还具有设备构造相对简单,维护方便,适用范围更广的优点.目前,国外有关激光诱导光声光谱仪用于溶液中锕系元素形态研究的报道较少,而在国内还未见报道.研制激光诱导光声光谱仪的难点在于溶液中极弱的声信号的获取与匹配、激光光源的稳定性差造成分析不确定大、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