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结构水导致的华北克拉通下地壳低流变强度及其变形显微构造特征

来源 :2012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yun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本研究样品主要采自黄山铜镍硫化物矿床含矿岩体的钻孔岩芯,在岩石学和矿相学分析选择新鲜样品进行矿物组成分析、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PGE分析来探讨成矿环境。结果表明,黄山铜镍硫化物矿床不同期次岩石为同源成矿岩浆产物,在上升侵位过程中经历了岩浆分离结晶作用和地壳的同化混染作用,成矿构造环境可能为造山期后伸展环境叠加地幔柱作用。
新疆西准噶尔地区是中亚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达拉布特断裂南侧包古图地区发育中酸性小岩体,与区内的铜-金成矿作用密切相关.包古图中酸性岩体侵入到下石炭统火山-沉积地层中,岩性以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和闪长岩为主,锆石年代学分析指示其形成时代为310-319Ma。包古图中酸性侵入体包括两个岩浆系列,I,II,V号岩体属于磁铁矿-钛铁矿系列,氧逸度较高;Ⅲ号岩体属于钛铁矿系列,氧逸度较低。不同侵入体岩性
本文试图通过库鲁木苏-克孜勒克亚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年代学的研究,为库吉拜洪古勒楞蛇绿岩所代表的古大洋闭合的上限时代进行约束。库鲁木苏和克孜勒克亚花岗岩均形成于后碰撞伸展垮塌环境,但库鲁木苏花岗岩是地壳物质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而克孜勒克亚花岗岩可能是岩石圈地幔中先存的交代富集脉在软流圈地幔底辟加热作用下发生部分熔融的结果。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早石炭世晚期西准噶尔已经进入后碰撞伸展构造演化阶段,
在当前华南的矿床学研究中,许多涉及时间维度的成矿作用术语在概念和使用上尚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择“成矿大爆发”、“成岩-成矿时差”、“多次成岩-成矿作用”三个重要的术语进行讨论和评述。在华南地区的含矿石英脉中(或含矿蚀变岩中),很难找到新生的热液锆石,但近年来,笔者己在南岭地区的多个含黑钨矿石英脉中,发现了一定数量的热液锆石,并精确测定了该类矿床的成矿时代,从而与南岭地区的构造-岩浆事件有机地结合起
本文对那曲地区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的中酸性侵入岩进行LA-ICP-MS锆石年龄测定,得出该花岗岩类的时代为103-110Ma,为早白垩世,证明了那曲地区确实存在早白垩世的岩浆活动。稀土元素整体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趋势,轻重稀土分馏程度强,花岗岩具有同碰撞、火山岛弧环境特征,且形成为早白垩世,其形成环境可能存在以上冈底斯中北部地质演化两种可能性,又或者此区经历了更为复杂的地质过程,这些需要
本文重点讨论浆液过渡态流体的主要地质证据及其在钨成矿作用过程的作用机制问题。研究表明,锡钨多矿金属矿的成矿作用自岩浆演化晚期就己经开始了,深部花岗岩岩基的液态分异作用形成碱长花岗岩岩株,碱长花岗岩岩浆富挥发份和成矿物质,在岩体的顶部不断发生液态分离作用,使挥发份和成矿物质得到不断富集、提升,局部形成花岗岩型矿化,最终形成浆液过渡态流体。
会议
板内海山是由地幔柱的热点作用形成的,对海山成因机制的研究促使了地幔柱假说的产生。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板块构造理论与地幔柱假说分歧的根本在于地幔异常是源于与板块构造运动相关的浅部地质过程还是源于深部地幔。
本文选取华南沿海地区地震活动性比较强的台湾海峡地区、北部湾地区和阳江地区作为三个典型地区进行研究。根据地震的静态库仑应力原理,利用弹性位错理论和分层地壳模型,首先对华南沿海地区1994年9月16日发生于台湾海峡南部的7.3级地震进行了研究。利用台湾海峡7.3级地震震源机制解及滑动分布模型的资料,计算了其造成的静态库仑应力变化。相比之下,北部湾海域地震活动相对较弱。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