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耕作方式对紫色土化学计量比的影响

来源 :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lysev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两种不同耕作方式对紫色土坡耕地土壤化学计量比变化的影响,本研究选取相邻的两个坡耕地作为研究对象,一个采用传统向下耕作方式,另一个为向上耕作.通过对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等指标的测定,比较了两种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营养元素以及土壤化学计量学特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向上耕作坡面0~40cm土壤层有机碳和全磷含量显著高于向下耕作坡面,然而土壤全氮含量不受耕作方式影响.0~40cm土壤层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呈显著线性相关关系,并且向上耕作可以显著增加0~40cm土壤层C∶N,减小N∶P,而对C∶P无影响.在0~10cm土壤层,向上耕作坡面C∶N显著大于向下耕作坡面,而C∶P和N∶P则显著小于向下耕作坡面.向上耕作有利于表层土壤有机碳的固定并且加重了土壤磷在表层的富集化.土壤养分和环境因子都是影响土壤化学计量比的重要因素,并且不同耕作方式导致了土壤养分与环境因子对化学计量比产生不同的影响.
其他文献
  磷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是限制山地草甸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的重要因子。土壤中全磷含量较高,多以迟效磷形式存在,可供植物吸收和利用的有效磷含量很低
会议
研究双季稻种植制度下,连续3年施肥与不施肥对不同肥力土壤基础地力产量、基础地力贡献率和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为不同肥力土壤基础地力培育及土壤肥力的维持和提升提供参考.
会议
利用2000年和2014年湖南省植烟土壤普查数据,采用传统统计学、地统计学方法,揭示了湖南省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时空变异规律,并讨论了影响其变异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从2000
会议
稻田氮素流失是导致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采用测坑定位实验,考察不同施肥条件对稻田氮素流失的影响,同时运行DNDC模型对稻田氮素流失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施肥和降雨是
运用GIS技术,采集桂南甘蔗种植区的主要土壤类型的耕层土壤样本,测定其养分含量状况,调查与分析桂南蔗区土壤养分状况,为桂南蔗区土地合理利用和科学施肥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
会议
以东北地区不同施肥类型的稻田土壤为对象,采用淹水培养法研究了不同施肥稻田土壤DOC和SON的时空释放特征.结果表明,淹水培养过程中DOC与SON释放与固持过程呈显非同步性.单施
图书馆员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改善服务态度,热心服务读者,提高业务水平,提升服务能力,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为读者服务的能力。
  寻求合适的土壤添加剂改良旱地红壤成为土壤学者关注的议题.本试验以浙江省衢州旱地红壤为供试土壤开展大田试验,共设置8个不同氮肥和生物炭组合,分别为:不施加(CK),施加1
会议
图书馆员的职业修养是提供优质信息服务的关键所在,馆员的职业发展将成为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力量保障.因此建议图书馆员完善职业发展规划,提高自我修养,提高职业意识,加强在职人
以采自吉林省德惠市保护性耕作长期定位试验地免耕和常规耕作小区土壤为供试材料,分别对4~1mm、1~0.25mm、0.25~0.053mm及4~1mm与1~0.25mm压碎团聚体在室内培养160d,测定培养前后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