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来源 :第八届西部论坛暨中国西部地区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l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宁夏东部农牧交错区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微生物的分布规律和环境因子对土壤微生物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在时间和地域分布上呈现明显的规律性,总体上,表层的土壤微生物数量高于次表层,10月份细菌的数量是8月份的1倍,土地利用结构对微生物数量影响的顺序为:果园土壤>休耕田>农田>牧业区草地>农牧交错区草地>半固定风沙土。土壤微生物区系组成中,细菌占绝对优势,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土壤有机质对微生物分布影响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为全盐;全氮、全磷、有效磷、有效钾都通过有机质的间接作用对微生物的数量分布产生很大影响。土壤速效磷和全氮与微生物数量的关系达到1%的极显著水平,有机质、全磷、速效钾与微生物数量分别达到5%的显著水平。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甘肃省自然资源过度开发现象越来越严重,自然灾害逐年增加,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走生态农业发展之路,把新型工业的发展与生态农业紧密结合,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达到经济、社会、生态三者之间的统一,确保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实现可持续发展。
农业科技人才的合理开发利用,是科技兴农战略顺利实施,农村经济竞争能力提高,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顺利实现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为尽快建立和谐发展的经济社会,对甘肃农业科技人才的现状、潜力、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行业结构、地区分布结构)、受教育程度等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为有关部门和决策者提供必要的依据,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成为社会各界的重要责任。
绵羊的改良提高繁殖率,达到生长发育快,能羔羊育肥,缩短饲养周期,降低饲养成本,在进一步提高绵羊的产肉量和适应市场需求。有竞争力的瘦型肉羊产品。通过三元杂交或多元杂交。培育出适应本地区生长的新品种。全年发情一胎多羔一年两胎的杂交小尾寒羊,是中国部分地区培育起的品种。目前,全国引入各地区与本地土种绵母羊杂交,形成适应本地生长的杂交羊。为了进一步提高产肉量,再次和国外引进的多赛特,萨福克,夏洛来等高产肉
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都在农村,解决好“三农”问题,实现农业产业化,是关系到能否整体实现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本文主要论述了铜仁地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的初步成效、主要做法、存在问题及采取的对策、措施。
本文介绍了西部大开发对区域优势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阐述了积极应对国际市场和迎接北方农业的竞争的措施,指出种草养畜是推进丘陵地区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提出加快西部农业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宁夏南部山区位于我国北方农牧交错的生态脆弱带上,由于历史和自然环境等因素,这里以“生活贫苦”、“生态恶化”而著称,改革开放以来,宁南山区先后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生态建设,虽取得了一些成就,但都没有把生态建设和群众脱贫致富及地区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使得生态建设的成果难以保持。生态产业作为一种新型产业,是生态建设工程成功的支撑和动力,宁南山区的条件决定了它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必须主动地发展生态产业。本文在对宁
盐池城西滩扬黄灌区是国家盐环定扶贫扬黄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安置贫困人口。城西滩扬黄新灌区生态条件恶劣、群众经济薄弱,生态建设难度较大情况下,采取节水高效种植示范、环境整治、庭院经济、高效草地畜牧业、设施温室等方式进行生态农业建设,通过项目试验示范带动,切实改善城西滩生态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探索和总结适合扬黄灌区及移民吊庄的生态建设模式,为同类地区的生态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土壤退化对我国北方广大的农牧交错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在本区内的土壤既要维持一定的生产力以支撑庞大的人口数量,更兼具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以保护邻近地区日益发展的工农业生产的生态功能。因而急需一个有效的用少量参数组成的诊断指标体系,来评价和监测在退化生态系统中土壤质量的动力学变化,增加农业产量并保护生态环境。本文综述了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微生物与土壤生态功能的相互关系及影响微生物
对固原市退耕还林草后续产业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发展退耕还林草后续产业的思路和措施,并根据固原实际,选择了四个产业作为固原市今后重点发展的退耕还林后续产业,为固原市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甘肃农业科技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显示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巨大威力,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在甘肃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在甘肃农业科技发展的大背景下,配合我省农口单位出版了一千余种农业科技图书,总印数达300多万册。切实为甘肃农业、农村、农民做出了应有的成绩。本文介绍了甘肃“三农”图书出版的情况,阐述了甘肃“三农”图书出版走出困境的模式,浅谈了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