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乌、草乌联用经方整理及现代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药学分会暨湖南省中医药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2016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oyager40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中药数据库为基础,检索包含川乌、草乌的方剂,并从主治病症、配伍药味等方面对传统经方进行了分析和挖掘.同时对川乌、草乌联用现代临床应用案例进行了整理和总结.探讨古今川乌、草乌联用方剂在治疗领域、配伍药味上的规律.为川乌、草乌联用的临床科学合理用药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和参考.
其他文献
中医药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独具特色的健康服务资源,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与繁衍昌盛作出了重大贡献,实施中药材大品种发展战略,推动中药材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中药新药的研发是解决中医临床需求的主要手段和方法,是防治重大疾病和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的必由之路。中药现代化战略实施20年以来,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临床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一与创新中药研发相关的多学科融合为支撑,一大批不同类别的中药新
本文基于药用部位的形成源于自主发育还是外界刺激,提出了将药用植物分为组成型药用植物、诱导型药用植物和过渡型药用植物三类的观点.药用部位能自主形成的称为组成型药用植物;药用部位不能自主形成,需要外界刺激才能产生的称之为诱导型药用植物;而介于两者之间,药用部位形成较为困难或需要很长时间,施以一定刺激能促使药用部位提前形成的为过渡型药用植物.结合该分类概念对三类药用植物药用部位和药效成分的形成特点进行了
本草基因组学(Herb Genomics)是利用组学技术研究中药基原物种的遗传信息及其调控网络,阐明中药防治人类疾病分子机制的学科,从基因组水平研究中药及其对人体作用的前沿科学.涉及中草药结构基因组、中草药转录组、中草药功能基因组、中草药表观基因组、中草药宏基因组、中草药蛋白质组、基因组辅助分子育种、中药合成生物学、中药代谢组、中药基因组学、中草药生物信息学及数据库等理论与实验技术.本草基因组学作
本文探讨硒对华中药用植物园的意义,并提出了其升级建设中凸显硒特色的路径.本文探讨硒对华中药用植物园的意义,并提出了其升级建设中凸显硒特色的路径.华中药用植物园在升级改造建设进程中,遇到了引种植物习性复杂、园内上壤瘠薄和引进植物客土性质不明、珍稀濒危植物保育策略研究积累不足等方面的压力与挑战,虽然通过努力,解决或部分解决了上述困难,推进了建设项目顺利进行;而在此过程中,关于如何凸显特色,实现植物园可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精准鉴定是开展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中药质量标准等研究的前提条件.种质资源的鉴定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种的水平和种下水平.传统的物种鉴定方法依赖于专业的基源鉴定和形态学鉴定,介绍了基于叶绿体基因组的中药材身份溯源系统和基于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的高分辨率分子标记开发,中药材质量控制直接关系到中药标准化和规范化,也是促进中医药产业升级、加速中医药国际化进程的必要条件。基于叶绿体全基因组的中药材精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指的是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农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对科技人员而言,第一步是要深入贫困地区进行调查,在对扶贫对象有一定了解之后,才能利用中药材种植等方法开展扶贫工作.目前,可以充分结合正在进行的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来进行.中药农业是利用大农业的生产和管理方式开展中药材
[背景和目的]兰科菌根是存在于所有兰科植物中的一个有趣现象,由于其对兰科植物生长和代谢方面的积极作用,长期以来都是科研界的研究热点.前人研究发现,接种内生真菌MF23(Mycena sp.)可显著提高金钗石斛生物碱的含量(18.3%),有望成为提高金钗石斛有效成分石斛碱含量的突破口.然而,由于对该现象分子作用机制认识的缺乏,MF23的推广受到了严重的制约.为更好的提高金钗石斛的品质,促进其开发利用
会议
本文围绕药用植物引种驯化的概念及引种驯化过程中的种质选择、引种地选择、引种驯化方法及评价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目的是为科学认识和开展药用植物引种驯化工作提供指导.对药用植物引种驯化是否成功的评价,更是取决于药用植物本身的特性而言,需要跟深入,更有针对性。因为其本身的具有特殊属性,如明显的地域性、较高的医疗价值、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在评价药用植物引种驯化是否成功的问题上要兼顾一般和特殊性。
众所周知,任何民族医药体系都是建立在其自身形成与发展基础上的,是随着本民族语言的传承而发展.维吾尔族属于阿勒泰语系突厥语族,其先民有塞种、吐火罗丁零、大月氏、车师乌孙、乌揭等20多种称谓,译文史籍曾有"袁纥"、"韦纥"、"回纥"、"回鹘"(唐、宋)、"回回"、"畏兀"(元、明)等同音异译.在13世纪(公元1200-1300年)蒙古人西征前,回鹘人沿"古丝绸之路"和古原居人以及外来的蒙古人,在文化、
黑老虎是我国常用的民间药用植物,本文对近30年来黑老虎的化学成分的研究进行综述,为寻找活性化合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为黑老虎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依据.研究发现木脂素和三萜类化合物是其最具代表性的化合物,结构新颖,类型多样;研究表明其具有抗肿瘤、抗HIV、抗炎等药理活性.目前,从黑老虎中鉴定得到了173个木脂素和萜类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