汞的植物耐受性研究进展

来源 :第三届华南青年地学学术研讨会暨广西地质学会第七届希望之星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renmad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土壤重金属植物修复技术的发展,重金属的超富集植物的研究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重视.由于植物根部对重金属汞的迁移有很强的阻碍作用,因此至今为止还未发现真正定义上的汞的超富集植物.本文通过引入超富集植物的概念,了解目前对汞富集耐受植物的研究现状,分析植物的耐汞机理.研究表明植物对汞的耐受性与植物细胞壁的钝化和区室化,及植物的络合作用有关,同时可以利用转基因技术提高植物对汞的吸收和耐受能力,从而进一步推进对汞的超富集植物探索研究.
其他文献
利用宝石显微镜、微分干涉显微镜(DIC)对瑶岗仙钨锡石英脉型水晶晶体形貌进行观察研究,表明水晶呈几何形貌对称程度较好的短柱状、等轴状习性.晶体由大菱面体、小菱面体和柱面三种单形组成,三方双锥(s)及三方偏方面体(x)单形在晶体上几乎不出现.DIC观察表明大菱面体上的微形貌以三棱斜锥和三角形生长丘为特征;小菱面体上的生长花纹为规整的熨斗状生长丘.水晶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法测温表明,水晶在中—高温(265
礁灰岩呈马蹄形穹丘体,为一封闭的储水体.其周围分布弱裂隙含水层和隔水层,组成了较稳定的隔水系统.礁灰岩岩溶发育受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等因素控制,可划分为强、中、弱三个岩溶带,岩溶系统相对封闭.受岩溶发育控制,礁灰岩中地下水表现出含水极不均匀特征,主要赋存于350m标高以上的北东向断裂破碎带及溶洞中,350m标高以下主要为溶蚀裂隙水,自上而下富水性逐渐减弱.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受淹老窿水位高程为-110m,与透水高程-167m相差57m.-110m标高以下矿坑积水体积5.7×104m3,受淹老窿水为透水事故水源.-166m工作面之间的隔水顶板在57m的高水头压力作用下已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在-181m工作面与-166m工作面相继采矿放炮影响下,爆破震动波作用与静水超压在极限状态下的隔水岩体产生脆性破坏而造成水流突破喷涌透水.
激化测深法(IP)在金属与非金属固体矿产方面的勘查主要用于普查硫化多金属矿物和因其本身具有一定的激电效应,或者是因其与具有激电效应的蚀变矿化(特别是黄铁矿化和石墨化)共生的矿种,在二维模型上往往表现为高极化率及中低电阻异常.根据金属硫化物矿床的特点,激化测深法主要用于圈定成矿构造及矿化蚀变带,确定深部高极化异常体的空间形态特征,为深部解译及钻探工程的设计提供必要的依据,这也是现今寻找隐伏硫化多金属
鱼泉洞区广泛分布碳酸盐岩含水岩组,构造发育.地下水分布与富集主要受岩性、构造及地貌控制.选择卡房、响水洞、广马洞、鱼泉洞作为供水水源地,勘探施工完成6个钻井,出水量10600m3/d.
从对弹性波动方程的求解人手,采用伪谱法进行地震波场的数值模拟,讨论了伪谱法实现的考虑步骤.通过对不同地质模型的模拟,验证了伪谱法是一种易于实现、计算速度快、计算效率高的地震波数值模拟方法.
应用直流电阻率法勘探时,通常要进行电测深工作,中梯电测深法是一种新的测深方式,可有效地提高野外工作效率,观测成果可用电阻率/极化率二维反演程序进行计算。本文通过两例铅锌矿山应用实例指出中梯测深方法、二维反演解释在找矿工作中效率较高,值得在野外勘测队伍中推广使用。
探测查明水库库区滑坡体的工程地质特点,才能对滑坡进行有效的治理.浅层地震和高密度电法技术是两种常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由于具有工效高、信息丰富、成本低、勘探周期短、效果好等特点,综合物探在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查中广泛应用.本文将浅层地震和高密度电法应用于贺州钟山龟石水库滑坡体勘查中.通过分析库区内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验证了实施浅层地震和高密度电法调查滑坡的可行性;对两种方法的勘探成果进行综合分析,
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导致农业面源污染状况严峻,严重制约了中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水稻生产过程中,农民往往在水稻分蘖期进行第一次追施化肥,追肥量占了化肥总施肥量的50%以上,造成农田排水中的N、P元素含量高,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为了探求有效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以晚稻分蘖期为研究对象,通过在桂林农田灌溉试验中心站建立的表面流人工湿地进行田间试验观测,利用表面流人工湿地对农田排水进行脱氮除磷
植物修复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生态技术,由于其安全、廉价的特点而成为研究和开发热点.而超积累植物的筛选是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基础和核心问题,同时也是重金属污染环境植物修复的难点及前沿.文章首先介绍了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和植物修复技术,阐述了植物修复中植物提取、植物降解、根际过滤、植物挥发、植物固定五种方式,然后重点叙述了植物修复技术在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过程中的机理与作用,提出了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