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与他者:游移的周扬——周扬与1960年以后的大学文学理论教材

来源 :2007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中国语言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0355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以20世纪60年代初周扬关于《文学概论》的五次讲话为中心,对比其直接领导下的以群本《文学的基本原理》、蔡仪本《文学概论》及其后的文学理论教材,探讨周扬对1960年以后大学文学理论教材的影响.
其他文献
刘勰《文心雕龙》“风骨论”是今人“龙学”研究中的争论焦点,不过都大致沿剖析式,阐发式,剖析阐发式三种思路,基本囿于传统逻辑阐释体系。本文尝试借鉴现代模糊逻辑,以模糊
会议
本文梳理了生存语义诗学研究所涉及的若干基本范畴.诗学可以解蔽文学理论与哲学的深层关联;生存、语义都蕴涵着生成—持存的对立统一,因而生存—语义具有生存论上的共在互生
目的:探讨青蒿素衍生物SMl044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的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SMl044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
后现代主义美学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局限在于:它并未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美学话语的“解构”,没有从美学理论内部出发,对以往理论形态进行有效理论批判.相反,它只是从社会表
会议
禅宗集儒道思想而形成三教为一,“心性论”、“无常”观、“顿悟说”、“机语”论等是其主要特征.禅的思想与后现代的“反理性”、“离基础”、“求多元”、“返自然”等方面
“承文本性”不仅仅是一个“定义性的”解构主义概念,而且是一个“操作性的”诗学概念,对承文本性的各种类型进行较为清楚的界定是增强这一理论实际操作性的重要环节. 本
在符号处于绝对统治地位的仿真时代,包括社会关系和人本身在内的一切都处在符号的界定和命名之下,符号成为了仿真时代和消费社会的“上帝”.仿真是仿象社会三个类型中的一个,
本文从发生学角度阐述了我国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20多年时间内在中西思想会冲碰撞的变革时期,现代美学的发生原因与动力机制及其重要成果表现.指明在梁启超、蔡元培、王国
会议
对马克思学说重要概念的认识,既要厘清概念在成熟期的理论建构,又要确定其在历史生成中的具体位置。马克思不是简单地从虚假和欺骗意义上来理解意识形态,其意识形态二重性一
当下,随着文化全球化和消费文化、图像文化的风靡,消解经典、非经典化的倾向愈演愈烈,应该如何看待经典在这种文化多元主义语境中的命运便成为本文探讨的焦点所在.文章共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