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S1、SOCS3在儿童过敏性紫癜Th1/Th2失衡中的作用探讨

来源 :山东省儿科2016年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anghai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探讨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蛋白抑制因子(SOCS)1、SOCS3在过敏性紫癜儿童Th1/Th2细胞失衡中的作用.选取急性期过敏性紫癜(HSP)患儿32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健康同龄儿童2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Ficoll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干扰素(IFN)-γ、IL-4、IL-6的浓度;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BMCs中磷酸化的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 ime PCR)检测PBMCs中SOCS1mRNA、SOCS3mRNA表达水平.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4例急进性肾炎患儿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临床诊断为急进性肾炎并行肾活检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一般情况:女孩3例,男孩1例,起病年龄6-11岁,病程4天~3周.2例患儿MPO-ANCA阳性,2例抗GBM抗体阳性,其中1例MP0-ANCA、抗GBM抗体均为阳性,1例ANCA、抗GBM均为阴性.(2)临床表现:首发症状分别为血尿少尿3例、咯血1例.3例患儿伴有肺部受累,4
Behcet,s disease,BD病(又称白塞病)最初由土耳其皮肤科医生HulusiBehcet进行于1937年进行描述并报道,主要临床表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也可累及血管、神经系统、消化道、关节、肺、肾、附睾等器官.当累及消化系统时称为肠型白塞病(intestinal Behcet,sdisease,IBD).白塞病本病在临床并不多见,尤其在临床表现不典型时更易发生
以胃肠道症状首发的腹型HSP,因早期临床表现具有非特异性,在临床中极易误诊误治,近年来随着小儿消化电子内镜的应用,能够更直观地发现胃肠道病变,如发现多发的、范围广泛的红斑、糜烂溃疡,且病理提示活动期炎症和小血管炎者,要高度怀疑HSP,给予积极的治疗,以避免漏诊、误诊和不必要的开腹手术。
本文回顾性分析甲基强的松龙大剂量冲击联合霉酚酸酯治疗激素耐药的7例儿童局灶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观察甲基强的松龙大剂量冲击联合霉酚酸酯治疗儿童局灶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安全性.
本文分析4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血管炎(AAV)伴肾损害患儿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对4例临床诊断为AAV,血清ANCA阳性伴有肾损害并均行肾活检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和病理特征.本组AAV均为MPO-ANCA相关,且均为女性;肾功能损害重且病程迁延。
本文探讨了川崎病氮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白介素6(IL-6)等多种因素与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及冠状动脉损害的关系.通过对2011年-2014年在我院确诊为KD58例患儿检测其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血小板、CRP、ESR、AST、ALT、NT-proBNP、IL-6水平及超声心动图有无冠状动脉损害情况,分析其差异.NT-proBNP、IL- 6在KD急性期明显升高,对诊断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2月我院心肾免疫儿科收入院的32例急性期HS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另将在我院儿童保健科门诊健康体检的28例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探讨SOCS低甲基化与过敏性紫癜儿童Th17/Treg细胞失衡的关系,进一步探讨HSP的免疫发病机制.
本文对一例湿疹-血小板减少伴免疫缺陷综合征的儿童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提高早期确诊率.通过分析该患儿的临床表现,搜集其家族相关基因检测结果,并结合相关文献总结WAS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进行诊断.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由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介导的多器官损害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以各种免疫异常为特征,T细胞及B细胞共刺激途径失调以及CTLA-4/CD28与B7分子相互作用与SLE发病相关.同源性T、B细胞相互作用,T细胞依赖的B细胞产生自身抗体是SLE的主要发病机理.
本文回顾1例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A)合并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患儿的诊断过程,并结合文献总结XLA的病因、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旨在提高临床儿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该类患儿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