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仲景学术思想看中医发展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后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wang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仲景学说对中医学的影响已逾一千七百年。张仲景首创以六经概念概括了脏腑、经络、气血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标志出疾病过程中深浅不同并相互联系的六个综合证候。其中体现了六经子系统间的非线性联系及其复杂的立体网络结构:不仅包括了纵向的六经传变,还涵括了横向的兼变证等。作为伤寒病辨证的纲领,它提示的不仅是六经的辨证依据,还有的是中医发展的启示:体质论、整体观、恒动观、多维观、病证结合辨证思想等。根据中医学内在特点,以六经理论作为理论框架和契合点,运用现代数据挖掘技术对中医方证进行研究,有望实现中医辨证论治的客观化。
其他文献
目的:以方药分析为基础探讨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证侯分布规律以便更好地指导中风病临床及科研组方用药.方法:通过对从维普数据库检得1990-2008年中医治疗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379篇文献的用药分析,探讨中风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证侯分布规律.结果:1.用药频次较多的有活血药、平肝熄风药、补气药、补阴药、化痰药;2.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的证型以血瘀、内风、气虚及阴虚证为主.结论:现代文献所用药物的分析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18例活动期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2例)和对照组(106例).治疗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加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只用常规药物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0天测定两组患者触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晨僵时间、双手握力,患者疼痛程度评估、患者对疾病的总体评估、医生对疾病的总体评估、患者的躯体活动功能(HAQ)、28关节病情活动
小柴胡湯臨床應用較廣泛,具有一定的抗腫瘤作用。作者從中醫理論、现代實驗室研究、臨床研究三方面依據,闡述了臨床使用小柴胡湯的立論依據。
目的:应用Friend鼠白血病病毒(Friend murine leukemia virus,Fr.MuLV)建立小鼠白血病模型,观察灵芝孢子油体内抗病毒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用Fr.MuLV感染BALB/C雌性小鼠,比较各试验组动物的体重、脾指数、胸腺指数、CD4+、CD8+、CD4+/CD8+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Fr.MuLV感染小鼠出现体重严重减轻,脾明显肿大,胸腺萎缩,CD4
中医学对于人类的衰老机理有着独特的认识,本文首先归纳总结了《黄帝内经》及历代医学大家对于衰老的看法,择要而述,有“先天禀赋论”、“阴阳失调论”、“脏腑虚衰论”、“精亏神损论”、“气血虚衰论”、“痰阻血瘀论”六种,并参以原文进行论证。然后结合近年研究进展,总结认为脾肾亏虚和痰阻血瘀相结合是导致衰老的最主要机制,并结合自己认识进行简要分析。以期对人类的养生抗衰有所裨益。
肾性蛋白尿的发生与中医学肾有着密切的联系。“肾藏精”是肾的重要功能, “肾藏精”功能异常是蛋白尿产生的重要机制之一,补肾法是临床上治疗肾性蛋白尿常用的一种重要方法。利用代谢组学技术通过对生物体液(血清、尿液、唾液等)的分析,不仅可以进一步深入地阐明“肾藏精”的物质基础组成,而且有望从全局的角度揭示发生蛋白尿时肾损害的早期代谢标志物,对于中医药在早期介入防治慢性肾脏病,减少蛋白尿对肾脏的损伤具有重要
目的:研究聚酰胺颗粒分离纯化土茯苓总黄酮的工艺条件.方法:以土茯苓总黄酮、落新妇苷、黄杞苷含量为指标,通过考察静态、动态吸附试验,筛选了聚酰胺颗粒分离纯化土茯苓总黄酮的科学合理的工艺条件.结果:聚酰胺颗粒对土茯苓总黄酮的静态吸附2h到达平衡,饱和吸附容量为144 mg·g-1;动态吸附时最佳上样量为128.125 mg·g-1,洗脱工艺为先以20 BV水洗脱,继以20 BV95%乙醇洗脱,洗脱剂流
本文从“治未病”的内涵及渊源探讨了古代“治未病”实践的局限,并以此为出发点阐述了“治未病”全民实践的重要性。“治未病”全民实践即形成“综合医院体检及疾病防治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调养俱乐部”模式,通过培养广大中青年医生及社区医务人员、普及中医“治未病”知识和构建“治未病”信息交流平台实现“治未病”全民参与。
会议
“六腑以通为用”是中医对脏腑正常生理功能最经典的阐述之一,六腑,即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的总称。六腑在功能上主要以运化饮食、水液和排泄糟粕为主,具有“以降为顺,以通为用”的特点。六腑相互连接,任何一腑发病皆可累及他腑,脏病多虚、腑病多实,所以六腑病症的治疗常以通腑泄下为主;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一为阴土,一为阳土,二者在功能上相辅相成,在病理上亦相互影响。脾胃内伤,百病由生,由于脾
变应性鼻炎属祖国医学的“鼻鼽”范畴,或称鼽嚏,是指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等为特征的鼻病。早在西周的《礼记(·)月令》中就已有了对本病的记载:“季秋行夏令,则其国大水,冬藏殃败,民多鼽涕。”《刘河间医学六书。素问玄机原病式》说:“鼽者,鼻出清涕也”,“嚏,鼻中因痒而气喷作于声也。”本病为临床上较常见和多发的疾病,无性别、年龄、地域差异,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常见的呼吸道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