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of the Simultaneous Physical Retrieval Method for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over the Continent

来源 :气象卫星遥感反演和应用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2316456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城市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方法:用北京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大气污染物观测资料和呼吸道疾病发病资料,分析了城市气候变化、大气污染与呼吸道疾病的关系.结果:1998年12月北京月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0.8℃,空气污染严重;另外,大风干燥天气,也造成空气污染严重;空气质量差,医院的感冒人数明显多于往常.通过相关分析表明,气温与空气污染呈明显正相关,空气污染与感冒发病人数呈正相关.结论:冬季气温
本文利用气候模式CCSR/NIES2研究20世纪东亚和中国洪涝/干旱与台风变化的检测和对21世纪的展望.研究表明,该模式在考虑人类活动影响时(温室气体和硫化物气溶胶排放),较好地模拟出20世纪东亚的季风变化、东亚和中国的降水变化以及年总台风数变化.根据模式的展望,预计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IPCC《排放情景专题报告》(SRES)中方案A1,A2,B1,B2),21世纪东亚冬季风将明显减弱,夏季风将明
中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国情和荒漠化土地现状决定了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西部地区生态建设的重点是防治荒漠化.强化措施,加速荒漠化防治,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深入地阐述了气候变化与荒漠化间的内在联系,系统地分析了我国当前荒漠化现状和防治工作基础,明确提出了到21世纪中叶,防治荒漠化以可持续
本文是作者多年来研究中国旱涝灾害气候时空分布变化规律及其对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和对策措施这一问题的一个总结.主要研究结论为:旱涝灾害是各种自然灾害中对我国社会、经济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空间上具有南北分布的特点;时间上具有向干旱化趋势发展,年际变化波动越来越急剧,汛期雨带类型有年际间摆动逐渐向南移动的特点;受旱涝灾害影响,中国目前面临的几大主要问题是:西北地区的沙漠化和水资源紧缺问题,华北地区的干旱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用红外和水汽两个通道的测值指定云迹风高的算法.利用红外水汽散点图和云迹风本身自动地将有低云的目标区、有密蔽高云的目标区分开.在有低云的目标区和有密蔽高云的目标区用红外一个通道指定云高.在有半透明卷云的目标区用红外和水汽两个通道指定云高.在用两个通道的测值指定云高时,假定卷云高度以上不存在水汽,以红外和水汽两个通道亮温相同这个方法与两个通道辐射测值线性相关的方程联立解出云的高度.
文中用变分法修正边界层资料及模误差,目标函数相对于控制变量的梯度用扰动法计算,对利用小扰动求取梯度的方法进行了理论推导和试验分析.利用模式资料所作的数值试验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修正模式自身误差,使模式能精确描述边界层物理过程,从而使整后的初始场最好地拟合“观测资料”.
文中介绍了数值预报/卫星反演/数据同化的循环试验.由于湿度反演方法的改进,使得湿度反演产品的精度有所提高,所以首先进行了湿度廓线参与同化过程的试验.结果表时,反演的水汽产品对台风中心强度有正影响,经过4次同化过程24h预报模拟的台风加深与实况比较一致.48h预报台风中心减弱趋势在低层显得不足,但比业务预报有明显改进.24与48h预报的总降水量和暴雨中心强度比未加入反演水汽产品的预报有明显增加,且接
会议
会议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