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厚型心肌病的扩张型心肌病相

来源 :第二届全国心血管重症疑难病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wei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了一例确诊为肥厚型心肌病的扩张型心肌病相的患者的病历资料、体格检查、诊断分析及相关治疗经过。指出在临床上,肥厚型心肌病向扩张型心肌病相移行过程中可出现持续性乳酸脱氢酶增高,心电图呈进行性改变,原有Q波消失,以心力衰竭为主要表现,常进行性加重,对此用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时的治疗措施进行治疗。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一例右肾动脉支架术后合并失血性休克的病例资料与诊断治疗过程。右肾包膜大血肿的诊断明确,但出血部位尚未确定,通过对肾动脉造影图像的仔细分析,发现右肾中极外侧有活动性出血迹象,通过及时治疗,患者救治成功。
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是指1支冠状动脉或其分支(左前降冠状动脉或左回旋冠状动脉)或2支冠状动脉起源于近端肺动脉干或极少数起源于近端右肺动脉。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临床症状取决于左、右冠状动脉间侧支循环的发展情况。本文介绍了一例右冠状动脉异常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指出提高对本病病理解剖、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的认识,综合运用影像学检查手段,是发现、确诊的重要基础。
华法林能够干扰维生素K的环化及2、3环氧化物的生成,抑制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Ⅱ、Ⅶ、Ⅸ和Ⅹ的产生,促进抗凝蛋白C和S的合成,从而发挥抗凝作用。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最常见的副作用是出血,华法林引起的出血可以发生在任何部位,较常见的是消化道出血,预后较差的是颅内出血。本例出血部位在侧腹壁,较少见,原因考虑是患者肺部感染咳嗽拉伤腹壁肌肉,小血管破裂,在华法林的较高抗凝强度时引起大出血。该部位的出血报道少
本文介绍了一例以面部浮肿为主要表现的渗出缩窄性心包炎患者的检查、临床诊断及诊疗过程,并从肿瘤性、结核性、结缔组织疾病等方面探讨了该患者心包积液及心包缩窄的原因。分析指出这是一例高度疑似结核性心包炎的病例,但手术时心包活检病理结果未能证实。
本文介绍了一例左、右束支阻滞两种型室速患者的临床资料,该患者诱发出室速频率快,一般状态差,心脏大,左、右束支电位均未能记录到,对于判断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BBRVT)是一缺憾。但通过临床及电生理现象的分析,依然确诊为BBRVT。
左室室壁瘤伴多源室速及房扑发作会引起血流动力学恶化导致患者碎死,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以往因多源室速的复杂性和术中定位困难曾被视为手术禁忌症。本例患者经术前电生理检查明确了右房房扑和左室侧后壁及室间隔下部起源的多源室速,局限手术的范围。术中根据电生理标测的结果一并做了房扑的术中右房峡部消融,使患者的复杂心律失常得到根治,围术期平顺过渡,预后良好。提示室壁瘤合并复杂心律失常的患者可经电生理定位却术中切
本文介绍了一例心力衰竭、消瘦、黄疸、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并从心力衰竭、乏力的角度来分析,结合食欲减退和黄疸,格雷夫斯病诊断明确,临床上表现为淡漠型甲亢。该病人用丙硫氧嘧啶治疗3个月后复查,自我感觉良好,黄疸消失,未再发生心力衰竭。
由于药物涂层支架内皮化延迟,极少数病人在术后一年左右在停用氯吡格雷后数日或几周内发生支架内迟发性血栓形成。本文现报道1例药物支架内迟发性血栓形成的病例。本例患者接近两年后出现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非常少见,分析可能存在以下原因:1.本例患者术后门诊自行停服氯吡格雷,因此抗血小板强度不够;2.生活方式不当,患者术后继续嗜烟嗜酒,运动强度大,研究表明吸烟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和血小板凝集性,并损害血管内皮功能。
冠脉穿孔发生率虽低,但后果危险,死亡率高。本文介绍了PCI术中前降支穿孔致左主干和主动脉严重夹层及左主干闭塞的救治情况。本例发生的冠脉穿孔由于属于非透壁性穿孔,故未发生心包积液和心包填塞。术后长期随访,病人未出现主动脉夹层和心梗,表明残余的小量穿孔是可以自行闭合的。术后的发热,咳嗽,咯血症状可能是降主动脉夹层导致的小面积肺梗。
本文介绍了一例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及诊疗过程等内容,明确诊断为:结缔组织病、肺动脉高压及系统性红斑狼疮。提出要加强监护,防止感染,降低肺动脉高压,必要时行干细胞移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