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全球气候变化与健康研究情况简介

来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第一届气候变化与健康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opicalpalmet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4年起,张金良研究员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工作期间,借助于"城市环境气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研究(北京市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开展了我国气候变化与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文献的综述和整理、气象因素与不同疾病发病和死亡的关系研究和国内外会议交流等.
其他文献
一些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频发,甚至接连发生重特大生物安全事故,问题就出在对事故征兆和事故苗头的忽视上。文章阐述了 "海恩法则"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启示,指出生物安全实验室事故的发生,都具有一定的突然性和偶然性,要防范于未然,生物安全实验室硬件设施的建设是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从工艺平面和工程系统的设计、建筑材料和设施设备的选型及安装、验收、单机和联合调试、检测和试运行以及日后的运行维
广东大华农公司为拓展市场,解决产品销售的困难,改进产品的品质,提升实力,积极申请并通过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014001环境体系认证和0HSAS18000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并且与中山大学合建BSL-3实验室,也申请并通过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认可.质量、环境和职业安全健康三体系的认证,使公司有了国际互信的质量信誉基础,增加了国外用户对公司的信任.拥有获得认可的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目的:强调意识对生物安全的重要性.方法:通过自己对安全和生物安全意识的建立和重塑和亲身体会来解释意识对生物安全的重要性.结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生物安全是一种意识,这种意识能够提供安全,包括对操作人员、环境、样本保护.无论你工作的环境多好,设施设备多先进,程序多标准都无法保证安全,而意识,潜在的安全意识,对不安全后果的认知和恐惧才是生物安全及操作的最安全的保障.结论:意识的建立对生物安全非常重要.本
目的:指导负压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设计.方法:通过实例工程设计分析,提出实验室设计指导意见.结果:核心间/动物间划为相对清洁侧和相对污染侧;设置设缓冲、更衣和准备间.通风空调采用全空气直流系统;整体气流由清洁区流向核心间/动物间,核心间/动物间气流由相对清洁侧流向污染侧.送风采用初、中、高效三级过滤,排风采用一级高效过滤.生物安全柜单独排风;IVC和负压柜排风并入实验室排风系统,设置备用排风机.结论
近几年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深受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安全意识有了极大提高,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也在不断规范,制度不断健全。但是面临的任务还很重.压力很大,因为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员没有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只要检测(研究)工作做好了就足够了,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可做可不做,实际上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想法。生物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创新,需要建立一个互动和交流平台,形成全省基本管理框架,实现资源共享,确保
目的:了解衢州市医疗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现状,制订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评估指标,促进生物安全管理规范开展.方法:对衢州市医疗机构实验室按检查表所列内容进行现场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衢州市医疗机构多数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硬件建设和管理水平未达到标准规范规定的相关要求,但疾控机构生物安全的硬件建设明显优于医疗机构,市级医院明显优于其他医院.结论:衢州市医疗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现状不容乐
In 2003, Shanghai recorded the hottest summer in over 50 years.We investigated the impact on the mortality of a heat wave in 2003 in Shanghai.We calculated excess mortality and rate ratios (RRs) durin
气候是传染病传播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气象学家们预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2℃。气候变化将可能干扰地区的天气形势和生态平衡,从而造成对人体健康的多方面影响。在由气候变化产生的健康效应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传染病传播的影响。要实施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以及“可持续控制”策略等,实施传染病监测和媒介生物监测,开展气候变化对传染病影响的相关研究,参与气候变化对相关传染病影响的国际交流、合作。
心脑血管疾病是当前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而气象条件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诱因之一.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各种气象因素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日益受到公众的关注.本文从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两个角度,重点阐述了近年来使用越来越广泛的时间序列研究和病例交叉研究两种研究设计,并对气温、气压、气湿、风速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结果进行了综述.
在“中国-联合国气候变伙伴框架项目”的气候变化适应部分设立了“气候变化与健康”的子项目。卫生部为该项目中方核心负责部门,世界卫生组织(WHO)负责项目的国际协调。本项目帮助中国提高贯彻《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的能力。项目的整体策略是传播适应气候变化的知识与技能,加强中国卫生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环境与健康风险管理。主要目标包括提高环境与健康管理水平,优化气候变化减缓和适应政策,同时加强政策的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