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馆联盟--关于纪念馆整合的研究

来源 :中国博物馆协会纪念馆专业委员会2016年年会暨“纪念馆体质与管理创新研究”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a0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的纪念馆事业蓬勃发展,各地大大小小的纪念馆如雨后春笋般崭露头角,尤其是与近代革命相关的纪念馆.本文主要从纪念馆管理体制出发,分析现有纪念馆的优势,以及面临的经济来源渠道、专业人才和业绩考核问题,提出整合纪念馆的管理方法,以期解决国内纪念馆的管理水平不均衡和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文中提出的整合方法有多种形式和目的,包括以历史事件,人物关系等为线索,形成跨地区的纪念馆联盟的交流整合;整合地区旅游资源的地区性历史街区规划;成立专业技术服务部门的人员整合等.总之,纪念馆之间加强合作,成立联盟,甚至对纪念馆管理进行整合,不失为好的一个发展方向.
其他文献
纪念馆是展示一个城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科技的重要窗口,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标志着文明发展的过程和水平.观众是纪念馆的服务对象.争取观众,组织观众,满足观众的需要是纪念馆工作的基本任务.纪念馆尤其是革命类的纪念馆,作为纪念馆来说,承载的社会价值也会比博物馆更具体,更深刻,更多时候纪念馆是对一段历史的复原,是红色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纪念馆事业乘着经济大发展的快车突飞猛进的发展着.截止2015年底,全国的纪念馆博物馆已达4200多家,为了降低参观门槛,充分发挥纪念馆教育功能,2008年,我国博物馆、纪念馆实施了向全社会免费开放政策,此举更是推动人们参观纪念馆的热潮.在免费开放的几年中,发现日益增长的参观者以及新时期的中国各行各业都在推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等因素都给纪念馆的建设和发展带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对新时期的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纪念馆发展的活力,需要进一步革除阻碍和制约纪念馆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推动纪念馆管理模式上的创新.这需要纪念馆进行宏观体制上的改革,调整纪念馆同政府之间的关系;在纪念馆内部推进机制改革,激发自身活力;切实推进纪念馆管理上的创新.三管齐下,深化纪念馆改革,推动纪念馆整体向前发展.
科学技术的有力支撑推动着博物馆、纪念馆事业快速发展.当前以移动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时代,国内众多纪念馆开始应用新媒体开展各有特色的公共服务.在文化产业大发展的背景下,新媒体应用同样可以为纪念馆文化产品营销创造崭新的途径.本文对纪念馆文化产品借助新媒体进行网络营销的优势与途径进行阐述,为推进纪念馆文化产业发展,如何更好发挥纪念馆传扬红色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操的社会职能提供些许思路.
免费开放为纪念馆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取得显著地成果和积极的社会反响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必须面对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对于这些问题,要进行认真地研究并予以解决.
近年来,全国博物馆、纪念馆逐步向观众免费开放,成为人民群众获得社会教育、终身教育的理想场所.纪念馆实施免费开放,是一项里程碑式的体制创新,同时衍生出一系列的问题,还提高了观众对展览陈列的需求.如何解决,策展人制度无疑值得借鉴和思考.
近年来,绍兴鲁迅纪念馆以"走近鲁迅"活动为载体,打造社教新品牌;以"大师对话"项目为平台,拓展文化新时空;以"一体运作"模式为试点,实现开放新效益;以"承载限流"措施为保障,建立安全新秩序,在基地教育、馆际交流、集聚辐射、文物保护方面坚持变革与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日新月异的今天,纪念馆的社会功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从过去以收藏、展示为主转化为今天以社会教育服务为主.现代纪念馆应该与时俱进,用创新的理念,丰富教育手段,使之成为人们生活中最重要也是最喜爱的文化场所.本文重点阐述从时代出发,从观众出发,将4C营销概念引入到纪念馆社教工作管理上来,更好的服务社会大众.
博物馆具有的社会教育功能是博物馆必须肩负的职责.放眼世界,博物馆在配合开展终身教育和学校教育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的对象是人,人的心理又是复杂多变的,因此做好博物馆观众的心理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普通观众为研究对象,得出观众只有在需要和动机的前提下才会主动接受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博物馆只有提供具备个性化、差异化的教育服务和教育产品,才能满足不同观众的学习目的,才能让观众满意,博物馆的社会
作为武汉市首批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本文对博物馆红色旅游标准化进行了初步探讨,以及标准化管理对红色旅游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