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初制工程质能交换新技术的应用前导研究

来源 :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c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茶叶初制工程采用现代质能交换技术进行了工程可行性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温度对茶叶初制中风味形成有决定性作用,80℃以下的真空干燥在茶叶初制中应用有很大局限性,真空干燥必须与换能技术复合,且辐射换能为最佳工程选择.(2)常压瞬间加热,在120℃以上的高温才适于初制工程;受质能交换动力学因素限制,加热时间长,瞬间效应不大,瞬间高温加热杀青和终止发酵效果明显;对风味形成有良好前景.(3)在初制中可采用的高压技术限于以水和空气介质的静高压;在1~2000MPa的压力范围内,空气介质压缩成本高,适用范围较大;受茶有效成分水溶性的限制,水介质高压技术在叶细胞自溶前可采用;静高压处理技术在初制中未见有价值的品质效应.(4)最常用非热加工技术为高强脉冲电场(PEF)技术;PEF技术可选择性控制酶和微生物活性,实现非热加工;初制工程采用PEF技术,能选择性地控制酶、微生物及细胞破碎率,揭示本技术有一定工程前景,但无质能交换效应;应用前景有待探索.(5)除鲜叶直接生产速溶茶外,初制工程应用冷冻干燥的产业意义和工程价值不大.(6)茶叶初制的辐射换能技术业经数十年涵盖全频段的广泛应用与研究;高频、远红外、红外、近红外和微波等均已广泛单一或组合用于初制工程,且为弥补常规换能技术不足的重要技术选择;在全球能源结构性短缺前提下,辐射换能为辅助换能,尤其是强化传质的重要技术选择,工程效果明显.(7)辐照技术在茶叶初制方面至今未见有质能交换效应;辐照技术的生物效应复杂,目前仅限用于茶叶初制机械的计量、传感和探测环节.
其他文献
以晒青茶为原料,接种专利菌株近平滑假丝酵母(Candida parapsilosis) GPT-5-11(专利号:201010182948.5)发酵普洱茶,并设不接种菌株为对照.通过60Co辐照灭菌、发酵剂类型、接
会议
本文分析了茶叶干物质和水分在红外线——远红外波段的吸收率,详细介绍了远红外茶叶杀青机和远红外茶叶理条机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性能参数.2012年8月在江苏溧阳市进行了设
会议
木质素是三维立体化结构的一种天然性高分子的聚合物,目前它广泛在高等维管束的植物门中使用。木质素在很多木本植物木质部的细胞壁中占据重要成分,它可以当作一种填充以及黏结
<正> 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食品,历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喜爱晚上吃粥,他说:“粥后一觉,妙不可言。”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刊载的粥,居然有6
为研究做形工艺对恩施玉露茶品质的影响,分析了茶坯含水量、加压方式、做形时间、投叶量等对茶叶感官品质和色泽色差的影响,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了做形工艺参数,结果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呈高速发展的态势,各个行业发展趋势良好,关于电力的需要也有显著上升。我国目前电力行业发展中,火力发电属于重要的发电方式,火力发电厂为了保证火力发电期间的
结合当前我国烟草生产活动的开展情况来看,密集烤房是烟草生产中的重要设施,直接决定了烟草生产质量。但是根据密集烤房的应用情况来看,经常伴随有热能利用率不高、供热系统不稳
本文以安溪铁观音为试验材料,从香气的感官审评和香气组分分析两方面比较包揉、压揉两种造型工艺对毛茶香气品质的不同影响.感官审评结果表明,包揉工艺毛茶香气清醇幽长持久,
期刊
当今社会愈加重视乡村经济发展,这为农业发展带来了机会,本文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应对策略,就农业经济发展策略与在新媒体时代下网上交易平台的农村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