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Ivor—Lewis手术治疗胸中段食管癌241例临床分析

来源 :全国食管癌诊断与治疗新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123456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改良Ivor-Lewis手术对胸中食管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997~2001年间,Ivor-Lewis手术治疗的241例胸中段食管鳞癌患者回顾性分析.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Cox回归分析判定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围手术期内40例患者有并发症发生(16.6%),死亡6例(2.5%).整体5年生存率为31%.Ⅰ期、ⅡA期、ⅡB期和Ⅲ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2%、40%、16%和13%(P<0.001).手术后辅助放疗的T3和N1患者肿瘤局部复发率为23.3%,未完成放疗者的局部复发率为41.3%(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N1(HR=2.074,P<0.01)和T3(HR=3.493,P<0.01)是独立的预后危险因素.结论:改良Ivor-Lewis手术无严重的手术后并发症.手术后辅助放疗可降低N1和T3患者的肿瘤局部复发率.患者的预后取决于T分期及N分期.该手术可以治愈多数T1N0M0和T2N0M0胸中段食管鳞癌患者,但是对于T3和N1患者,单纯手术的远期疗效欠佳.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动物实验,探讨不同穿刺方法反复静脉注射甘露醇导致外周静脉及周围组织的损伤病理变化,寻找有效的保护病人外周静脉的方法.
建立具有局部轴向运动狭窄的黏弹性血管中脉动血流模型,模拟研究中医(扌衮)法推拿的血液动力学机理.设血液为牛顿流体,血管壁为线性黏弹体.在(扌衮)法推拿作用下血管受水平外力作用形成轴向运动缓变狭窄,血流遵循线化Navier-stokes方程.数值计算结果显示:黏弹性血管在(扌衮)法作用下,运动狭窄后部血管段最大切应力以及距离血管入口31cm处的平均切应力、最大切应力以及瞬时切应力随着黏性系数和手法频
瘦素是脂肪组织分泌激素,具有调节体重、平衡能量代谢等广泛的生理活性.我们对26名健康男性进行了血清瘦素分泌昼夜节律的研究.研究对象中6人超重(BMI)27.8,平均年龄43.3±14.3岁),20人体重正常(平均年龄49.1±12.1岁),分为30岁组、40岁组、50岁组和60岁组.白天(08-20)每2小时,夜间(22-08)每小时取血一次,检测结果表明,瘦素分泌具有昼夜节律性变化,分泌高峰在夜
目的:根据爱因斯坦的“时空弯曲”理论与生物体DNA双螺旋结构在“工作方式”上相近的原理及肝细胞癌变的细胞分子生物学特征,推测肝癌发生可能存在“相对群体性时段”而可能存在肝癌临床时间生物学特征.方法:根据中国国家肿瘤防治办公室提供的中国肝癌死亡率地理地图,选择三个不同经纬度地区采样,将肝癌症状起始月份及临床检测共9个项目,以年为周期,月为周期观察点,分项用国际通用时间生物学数据处理——余弦法进行计算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且呈现明显的地域性分布,高发区主要分布在农村和贫困山区.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虽然对食管癌诊断和治疗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食管癌的发病率、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实施早诊、早治是降低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近年来,食管粘膜染色技术作为诊断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方法在我国日益受到重视,但常规开展染色技术的医院为数不多.本文就碘染色技术在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
目的:探讨内镜下微波高温凝固联合Savary-Gilliard探条及球囊导尿管自助式扩张对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顽固性狭窄的疗效.方法:对40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顽固性狭窄病人进行微波高温凝固联合探条及球囊导尿管自助式扩张,治疗后跟踪观察吻合口狭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后有效率(CR+PR)为87.5%;3个月后为82.5%(与治疗后1个月比较P>0.05),6个月后为70%(与治疗后
食管癌在我国属常见的恶性肿瘤.传统食管癌根治术均采用胸部后外侧切口入路,该切口虽术野显露好,但切口长达30-40cm,损伤至少2-3层胸壁肌群,而且要切断或去除一根肋骨,创伤大、失血多、恢复慢,术后并发症也较多.近年来电视胸腔镜手术作为胸部微创技术的典范被广泛推广,国内一些医院也将该技术引用到食管癌的治疗中,但因适应症有限且操作复杂、加上成本高等因素,使其推广受到了限制.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近几年开
胸中段以上食管癌,采用三切口术式,使病灶及淋巴结切除得干净彻底,延长了术后复发及转移的时间,远期效果好,也大大减少了胸内吻合口瘘这一食管癌术后最危险的并发症,大大提高了食管癌手术的安全性,但三切口较其他术式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多.我科自2005年8月至2006年3月共对35例食管癌病人实施三切口手术,现将其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35例,男27例,女8例,平均年龄56
目的:对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的临床特征、病理学特征和治疗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方法:回顾分析我科1984-2003年73例食管小细胞癌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手术切除率为94.5%,根治性切除率为89.0%,手术死亡率为1.4%,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0.7%、13.7%、8.2%.结论: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预后很差的恶性肿瘤.对Ⅰ,Ⅱ期病例,外科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术后化疗可
食管癌切除重建术后的高度应激反应,可引起免疫抑制[1],而后者增加术后的感染率和病死率.有研究表明,营养支持途径可改变外科创伤病人的应激反应.本研究探讨了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术后的应激反应和内毒素易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