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医院图书馆建设和创新服务之思考

来源 :江苏省医院协会医院图书情报管理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si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中期,第一批见识过西方文明国家的清朝官员,看到了图书馆作为一种教育机构所发挥的能量,经过有识之士们一个甲子坚持不懈的努力,清朝政府终于在最末一代皇帝的任期里,于1909年9月9日批准建立了一座国家图书馆——京师图书馆.由此,图书馆不再是个人藏书楼,而成为服务于普通大众的文化场所.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国家图书馆进入全新的时代,开启了国家数字图书馆,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读者可以在家中享受到国家数字图书馆的馆藏服务了.
其他文献
本文简述了北京佑安医院概况,介绍了医院信息化建设进程,探讨了医院信息化网络建设,以及医院信息系统建设。
文中利用PK/PD参数对临床抗菌药物方案进行优化。利奈唑胺600mg/bid的给药方案CFR值为92.58,说明该方案合理有效;替考拉宁临床需采用不低于500 mg/qd剂量的给药方案;万古霉素
来源于临床的研究是最有价值的研究。以结核感染及发病为例,探讨MTB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开展基于临床数据的病原体层面的研究:高床结核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3种MTB检测方法的诊断
鉴于HBsAg消失伴或不伴抗-HBs阳转是慢性乙肝治疗的理想终点,HBsAg定量检测可以评价HBV感染自然病程,指导PEG-IFN治疗,预测NA治疗的预后情况.
目前蛋白和蛋白组分析的三大挑战:多重蛋白检测(高含量/高通量),低丰度蛋白检测(高灵敏),快速检测。而定量抗体芯片(Quanti body)技术的出现为多疾病标志物联检提供重要平台。
文中对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技术进行介绍,并就分子检测、半乳甘露聚糖、CT、BAL支气管镜检查等技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提高诊断效能。
文中对抗结核免疫的分子机制进行探讨,并从信号转导机制、免疫调控机制两方面着手研究,最终发现该过程由模式识别受体介导。
文中对革兰阴性菌耐药机制及其研究进展进行介绍,MCR与KPC共存,对临床耐药菌感染的治疗造成严峻挑战。研究发现与其它非IncX4质粒相比,均无I SAp11,提示mcr传播机制不同。
文中对药敏报告进行详细介绍,进一步指出当前药敏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基于血流感染模型,较少考虑其他感染部位(感染类型);目前的折点有规定的给药剂量和频率,超规给药模式无推荐
文中对无乳链球菌筛查进行介绍,并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为什么是35-37w、为什么不筛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单核增生李斯特菌?为什么强调增菌?如何进行选择性增菌?采样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