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东工业园区土壤侵蚀动态变化监测

来源 :第五届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监测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lai07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为主要技术手段,对宁东工业园区2000年、2007年和2010年3期土壤侵蚀的变化情况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2000年—2010年宁东工业园区土壤侵蚀强度整体降低,但局部土壤侵蚀强度有所加强。
其他文献
会议
通过间隔为24h的二次人工模拟降雨,分析坡度为20°时不同降雨强度(1.5、2.0、1.0 mm/min)、不同坡长(5、10m)试验条件下,不同土壤细沟侵蚀过程中产流产沙、空间变化的差异,发现细沟侵蚀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稳定阶段.结果表明,坡长降雨强度相同时,塿土坡面产流大于黄绵土,土壤的前期含水率及土壤质特征影响坡面产流;从坡面形态看,塿土细沟侵蚀强度大于黄绵土,相同降雨条件下足土坡面细沟发育后表
在分析网内外生态监测网络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总结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设成效,分析监测网络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下一步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设应该在水土保持监测网络顶层设计、建立国家水土保持基础信息平台、厘清水土保持监测网络运行职责、提高水土保持监测网络运行保障能力等方面加强工作。
在总结流域水土保持监测机构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要求和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相关管理规定,通过分析流域水土保持监测机构的工作职能和发展定位,提出应履行好“参与管理、组织协调、技术支持、动态监测”四项职责,并从机构建设、人才培养、管理体制、科技创新等方面提出履行好职责的保障措施。
本文概述了植物篱的定义、种类,篱笆植物的选择,植物篱的种植模式,对目前坡耕地植物篱认识上的问题及需要深入开展的工作进行了讨论,以促进中国植物篱技术和坡耕地整治的研究与发展。
水蚀外业调查是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普查中土壤侵蚀普查的组成部分,而珠江流域的土壤侵蚀主要是水蚀。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正是以此为需求,开发了集采集、传输、管理一体化无缝链接的水蚀外业调查系统,在珠江流域的多个地区得到了推广应用,改善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推广地区普查工作的完成,推动了水土保持外业调查从传统调查方式向现代调查方式的转变。
本文通过对广州市水土流失的遥感调查和分析,掌握了广州市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和地形坡度等水土流失影响因子的空间分布和特征,分析了广州市水土流失的类型、强度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广州市水土流失主要包括自然水土流失和人为水土流失两部分,因人类生产建设活动引发的人为水土流失是广州市最主要的水土流失形式。
逐步完善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是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当务之急。本文主要探讨了水土保持监测方法和水土保持监测实施路线,对广州市水土保持监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今后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提出了一些看法。
以广深港客运专线广州至深圳段项目为例,介绍了遥感技术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分析与评价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遥感技术能够有效地对开发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弃渣场和大型临建工程等典型工程施工前期的土地利用情况,施工过程中的开挖、平整、地表扰动面积、临建工程的建设情况以及施工后期的水土保持情况进行监测,为水土保持管理提供良好的基础数据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