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国境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控制体系的建立

来源 :纪念中国国际旅行卫生保健创建10周年暨中国卫生检疫创建130周年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cfje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凸显了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基础薄弱,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机制不健全,处理和管理危机能力不强,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必要准备。为此国务院于2003年5月紧急制订并公布施行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质检总局依此制定了《国境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出入境检验检疫应急处理规定》,各地检验检疫机构也相继制定了相关预案,笔者就国境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立、存在问题和今后主要工作做一简要阐述和探讨。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东莞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现况,评价业已采取的防制措施,为进一步开展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1991~2000年的常规监测和2001年的专项研究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东莞市主要通过被动监测发现HIV感染者,且感染人数有逐年升高的趋势;HIV感染者主要以青壮年男性、境外和外省籍人员为主;主要的传播途径为经血传播,占66.99%,其中静脉注射毒品占56.52%;其次为性传播,占21.
目的:依法有计划地实施对河南大专院校外籍教师及留学生卫生检疫监管,以便发现造成传染病传播的隐患,提出应对措施。方法:采用卫生检疫查验问卷调查形式,对河南28所大专院校510名外籍教师及留学生来自国家、在华居留时间、健康证明书的内容、办理居留证情况等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河南外籍教师及留学生来源广泛、卫生监管薄弱、健康证明书可信度不易判定、出入境频繁等存在诸多可能造成传染病传播的隐患。结论:应进行多
新《条例》草案初稿由55条组成,原基本原则仍然有效,并继续利用和保持原《条例》适用的规定和概念,同时也做了较大的修改,采用了新的规定和概念,使《条例》更加适应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不断变化的紧急卫生挑战。本文介绍了新《条例》主要的特点及应对措施。
目的:对入世后卫生检疫面临的任务和工作重点进行探讨。方法:对卫生检疫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WTO贸易规则要求和SARS等传染病的影响,探索卫生检疫工作的发展动向。结果:入世后卫生检疫工作重要性加强,传统的检疫监管模式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于国家稳定和发展的总体需求。结论:入世后全面加强卫生检疫工作是维护政治稳定、保护人体健康和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必然要求。
作为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SARS的爆发不仅在医学技术层面引发挑战,其引致的社会问题也引发了多方位的法律挑战。秉承“依法治国”的观点,分别从行政法、民商法及刑法涉及的范围着重论述预防控制SARS的法律问题。作为一新的烈性传染病,SARS的法律定位不清(即甲类传染病还是乙类传染病),严重影响其在《传染病防治法》、《国境卫生检疫法》的适用;反之,《传染病防治法》关于“明确诊断”的不足也严重影响了SARS
目的:了解进口废旧物品中病原微生物污染状况,以建立风险分析与评估体系,制定科学的卫生除害处理方法,有效防止病原微生物传入我国,保护我国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环境卫生。方法:参考有关国标方法,采用进口显色培养基,取样品分别进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霍乱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蜡样芽胞杆菌、霉菌等分离、生化及血清学鉴定。结果:检测废塑料、废纸、废铝、废铜线、废铜碎料、不锈纲碎废片
目的:研究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监测登革热及传播媒介,分析登革热流行的主要危险因素,预测登革热流行的可能性,为口岸登革热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0年12月-2001年11月对增城、广州、南海、潮州、阳江口岸进行蚊虫调查,分析白纹伊蚊密度;同时收集口岸地区的温度、湿度、降雨量和广东各口岸登革热发病情况;将数据和数字化地图输入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结果:1.广东口岸全年气候温和,适合蚊虫生长繁殖;2.
目的:探讨趋势面分析法在传染性疾病地理分布监测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方法:以多元回归分析理论为基础,构造趋势面回归数学模型,将地理位置上具有一定分布特征的传染性疾病发病监测数据划分为趋势部分和剩余部分,并依据模型方程绘制趋势面层次分析图。结果:获得对传染性疾病地理分布进行监测的定量方法,并以对舟山某病发病资料的趋势面分析验证该方法的科学性。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分析疾病地理分布系统和局部变异情况,并可直
目的:探讨国境口岸传染病监测点设置原则和监测方式、内容、指标。方法:通过对目前国内较有权威说法的四个疾病监测系统的分析,提出国境口岸传染病监测点设置原则和监测方式、内容、指标。结果:国境口岸传染病监测点的设置原则是合理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和意愿配合原则;采取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并确定了监测内容和指标。结论:本文提出检验检疫机关应将国境口岸传染病监测列为检验检疫工作的基础,在国境口岸以国家
探讨完善国境口岸公共卫生快速反应体系的原则,并对目前面临的问题提出建议。为完善国境口岸公共卫生快速反应体系,通过回顾SARS的疾病控制经验,提出完善国境口岸公共卫生快速反应体系的原则:平战结合,坚持专业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加强与地方公共卫生快速反应体系的横向联系;并应重点建设以下方面:完善监测网络、提高现场评估与快速检测技术、建立自动化信息管理体系、加强专业队伍建设。结论为快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