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对乳腺癌的表现

来源 :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6、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fter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X线对乳腺癌的直接和间接表现方法 患者均行钼靶X线摄影检查.常规分五区:内上象限、外上象限、内下象限、外下象限及中央区. 结果 外上象限59例、内上象限16例、内下象限9例、外下象限7例、中央型9例.本组病例中有89例发现肿块.其中39例周围有毛刺、11例肿块呈分叶状、7例肿块周围可见透亮环、32例肿块内见钙化灶. 结论 乳腺癌直接征象—肿块,由于乳腺癌组织病理学、生长部位及周围环境不同,故在其形态、结构及密度上各有差异.肿块周围毛刺是恶性肿瘤特异性较高的X线征象;其表现为以肿块为中心向周围呈放射状分布的条索状致密影,其形成主要由于癌组织向外扩散、周围淋巴管、导管浸润及由肿块供血血管、部分新生血管及扩张的毛细血管组成的以肿瘤为中心向周围放射的血管群.肿块可呈现分叶状,肿块密度不均,周边可见深浅不一的凹陷沟.本组病例中有7例周围可见透亮环,即在肿块周围环绕一圈低密度透亮带.根据病理分析其主要是肿瘤周围活性结缔组织形成的一层水肿环,报道透亮环有98.2%位于乳腺癌中.本组乳腺癌中多见的X线间接征象为:(1)钙化,钙化是乳腺癌常见的X线征象,可成为恶性肿瘤的唯一征象.病理上60%——85%的乳腺癌可见钙化.形状主要表现为小叉状、针尖状、泥沙样、团簇状.数量大多数恶性钙化数量多、密集,但也有呈数颗或者十几颗钙化点.(2)大导管相,导管扩张.(3)厚皮征.正常自乳晕上段、乳晕处、下段至乳根处.实际操作时,皮肤厚度常以双侧比较而定.(4)牛角征.乳房悬韧带增生、扭曲并向上翻起.间接征象是乳腺癌早期诊断的重要X线征象.直接征象加间接征象会提高乳腺癌诊断阳性率而减少穿刺活检,减少痛苦.
其他文献
目的 肿瘤微环境引发的T 细胞功能障碍一直是影响抗肿瘤免疫治疗广泛应用的阻碍因素。 本研究的目的是阐明低剂量电离辐射(Low Dose Radiation,LDR)在逆转T 细胞功能障 碍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理。
目的 探讨褪黑素能否影响DLBCL 细胞株对表柔比星的敏感性及其具体的分子机制。方法 给予SUDHL-10 和SUDHL-6 细胞株单用褪黑素、单用表柔比星以及褪黑素与表柔比星联用处理48h 后,利用CCK8 法检测联用褪黑素对DLBCL 细胞株增殖能力的影响。
目的 microRNA-26(miR-26)通过调控其靶基因高迁移率族AT Hook 蛋白1(HMGA1)的表达抑制肿瘤的生长。本研究目的是评估膀胱尿路上皮癌(UBC)患者中mir26 和HGMA1 不同表达量与肿瘤发展和预后的联系。
目的 目前已经有研究表明,Rsf-1 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率较乳腺增生组织中高,并且Rsf-1 的高表达与较大的肿瘤体积、更高的TNM 分期和较差的预后具有明显相关性。但是Rsf-1 在青年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是否具有自身的特点,并未进行独立研究。
患者女,61岁.于两年前发现左侧面部肿物,逐渐增大,伴间歇性疼痛.于2013年来我院求治,查左侧颌面部3*5cm肿块,质硬,略有压痛,界线清.CT表现为左侧下颌骨处骨质破坏,伴有软组织肿块硬,边界较清晰,强化明显,中央有低密度区,诊断为骨肉瘤可能.手术病理:滤泡状癌,考虑甲状腺来源.
目的 探讨影像科的设备维护保养方案和流程,降低影像设备的故障率. 方法 1.对 影像科设备分类:普放设备(含DR、CR、床旁机和胃肠机);CT设备;DSA设备;磁共振设备. 2.制定 影像科科设备维护保养方案:分为三级维护保养,一级为影像科内维护保养,首先影像科设备常规工作保养,每日进行由当班技师完成;其次为设备的定期维护,每月一次由科内高年资技师完成.二级为设备维修科的维护保养,两月一次.三级为
目的 评价数字化X线摄影在肘关节外伤中的应用价值,同时探讨合理的投照体位. 方法 收集我院2016年1月-2016年5月肘关节外伤行数字化X线摄影患者663 例,其中男390例,女273 例;年龄1岁-91岁.临床均以肘关节外伤后就诊.采用飞利浦Digital Diagnost VR(Single Detector)DR系统、锐珂DRX-1系统及飞利浦Digital Diagnost TH(D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