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的血管造影诊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

来源 :中国东部第三届介入放射学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c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15例胰腺癌的血管造影表现及血管内介入治疗疗效进行总结分析,观察胰腺癌的血管造影表现特征及介入治疗的疗效。 方法:男11例,女4例,年龄42~72岁。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消瘦、上腹部胀痛、腰背部胀痛、尤以夜间加剧为其特点,黄疸5例。CT诊断胰腺癌8例,其中2例伴肝转移,后腹膜占位5例,脾脏多发转移癌1例。采用Seldinger技术,分别行腹腔动脉、脾动脉、肝总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必要实行胃十二指肠动脉、胰背动脉、胰十二指肠下动脉造影。造影诊断明确后,经导管注入5-FU 1000mg、MMC 12mg、ADM 50mg行胰腺肿瘤供血动脉的灌注化疗。15例病人共行32次血管内介入治疗。 结果:血管造影诊断胰头癌8例,伴肝转移2例,脾转移1例,胰体癌5例、胰尾癌2例。经动脉内灌注化疗后疼痛消失者11例,占73.3%。疼痛明显减轻者4例,占26.7%。5例伴有黄疸者黄疸均有不同程度减轻。生存期超过12个月3例,占20%,超过6个月5例,占33.3%。 结论:血管造影对胰腺癌的诊断可达到定性定位,可观察邻近大血管的受累情况,指导外科手术适应症的选择。对于高度怀疑胰腺癌的病例超选择性胰腺小动脉造影对提高胰腺内小病灶的检出率是十分必要的。血管内介入治疗对胰腺癌病人减轻疼痛和黄疸症状是有效的,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提高。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分析镇江市小学生院前救治流行病学特点,为小学生健康教育提供指导性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09年12月镇江市急救中心院前救治的88例小学生的病历资料。结果:小学生中意外伤害是主要的救治原因(62.5%),男多于女(1.59:1);致伤方式以交通伤和坠落伤为主(78.2%)。结论:小学生健康教育应以应对意外伤害为主,通过有目的的安全意识教育、自救互救教育、心理卫生教育等积
本文介绍了山体滑坡以及坍楼等突发事件的实例,对救援指挥架构合理、通讯畅通反应敏捷以及统一指挥协作救援等突发事件医疗救援措施进行了分析。
4.14玉树地震后,四川省紧急医疗救援队伍596名队员紧急驰援灾区,救治伤病员7749人次。从现场医疗救援工作及灾区特定高原环境总结分析出如下特点:由于地理环境恶劣,救援难度大:四川医疗救援队克服重重困难,完成救援任务;“黄金救援时间仍是救援焦点;救援物资储备是医疗救援的重要保障:藏区医疗队员和自愿者构成与伤员沟通的桥梁;本次医疗救援仍然依存于灾难分级救治展开。建立专业化医疗救援队伍,才能有效应对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慢性肺心病心衰患者血栓前状态标志物P-选择素、D-二聚体、vWF的影响。方法:将75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血必净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2次/d,10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P-选择素、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和D-二聚体水平的变
目的:我们之前的研究已经证明在心肺复苏同时应用鼻咽喷射快速诱导低温能够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本研究中,我们对比分析鼻咽喷射快速诱导低温与冰冻生理盐水输注这两种低温策略在与心肺复苏同时实施对长时间心跳骤停复苏模型家猪的复苏预后的影响。我们设想在心肺复苏同时应用鼻咽喷射快速诱导低温较冰冻生理盐水输注更能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方法:健康家猪14只(体重38±2kg)给予交流电诱发室颤。经过15分钟无处理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cardilmyopathy)也称为右室心肌病(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tathy),本病以右室心肌被纤维脂肪组织进行性替代为特征,家族性发病常见,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心律失常和猝死多见,尤其是年轻病人,临床表现为右心室进行性扩大,难治性右心衰和(或)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原因不
目的:探讨影响心肺脑复苏(CPCR)成功的因素,以提高呼吸心跳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方法:对我科1996年1月至2009年8月间呼吸心跳骤停患者进行心肺脑复苏,对其中53例复苏成功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3例心肺脑复苏成功病例中,27例完全康复出院,26例留有不同程度的中枢神经系统(CNS)后遗症。完全康复患者组与留有CNS后遗症患者组在开始复苏的时间、脑干反射/意识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
针对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介入治疗方法,包括化疗栓塞、消融术、放疗、栓塞放疗等,近年来,更多的倾向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个体化的综合治疗。
门脉高压症特别是肝硬化引起的门脉高压不仅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而且也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题,尤其是合并消化道反复出血的治疗,目前国内外尚直缺乏较为满意的治疗方法。当今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治疗手段,内科以药物治疗为主,外科以分流术及断流术为主,还有内镜下的硬化剂注射及套扎术等方法,上述方法均在临床上获得较好的疗效。本文将着重探讨应用介入放射学方法治疗门脉高压症。
胆道狭窄( biliary stricture, BS)是原位肝移植(orthotopic liver translantion,OLT)术后胆道常见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在15%-34%之间。BS影响了肝移植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因此其治疗十分重要。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或经T管胆道介入治疗已成为介入治疗常用治疗手段,本中心自2004年1月至2005年3月对6例OLT术后BS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