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2-FeOx mixed oxides: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ynamic Storage/Release Capacity and Three way ca

来源 :第七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3626139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近年来,分子模拟技术已成功应用于介孔材料的相行为及自组装过程的研究.本文采用耗散粒子动力学方法,以F123/酚醛树脂/乙醇为研究体系,模拟再现了F127与酚醛树脂之间的自组装过程及有序介孔碳OMC-B0六角介观相的形成过程.
本文以Fe-Mn/TiO2作为催化剂,利用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DRIFT)研究O2在硝酸盐工业低温SCR反应中的作用机理.O2的存在可以提高NO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量,促进NOx基团的产生,但对于NH3的吸附作用甚小.研究发现,在Fe-Mn/TiO2表面,NOx可以通过两条途径予以去除:配位态NH3与NO的反应以及NH4+与NO2的反应.第一条反应途径中,虽然在无氧状态下配位态NH3仍然能够生成,但
制备了一种纳米催化剂Fe2O3,将催化材料以1%浓度添加在卷烟烟丝中,与对比样相比,可催化降低烟气CO释放量28.33%,同时还能降低烟气焦油8.61%,对烟气尼古丁释放量基本没有影响.
Peony-like hierarchical nanostructured CeO2 with large surface area, open mesoporous structure and nanocrystalline petal morphology shows high reactivity and stability for CO oxidation, benzene and HC
利用“bottom-up”化学合成技术,对每一个纳米晶进行控制,使它们具有同一的组成、尺寸、形状。人们对形状可控的纳米晶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材料组成确定的情况下,其催化性能不仅与尺寸有关,而且显著依赖其形状,因为形状不同意味其暴露晶面(或者特定晶面的比例)不同。
会议
随着世界各国对CO标准的日益严格,催化氧化CO的研究也愈加深入.目前国内外采用催化氧化CO主要有贵金属催化如纳米Au催化剂和非贵金属催化剂如铜催化剂.本文以壳聚糖为结构导向剂合成了具有高比表面的介孔CuO-Al2O3催化剂,采用浸渍法制备了PdCl2-CuCl2/介孔CuO-Al2O3催化剂,以低温CO氧化为探针反应,研究铜添加含量,空速等因素对催化剂的活性影响.
本文采用纳米技术制备负载型纳米固体超强酸SO42--ZrO2/TiO2,用合成乙酸丁酯的酯化反应作为探针反应,考查制备条件对催化活性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本实验是在已优化的负载型纳米金催化剂Au/FLA上“反向”沉积Fe的氧化物,制备了一种类似于夹心面包似的夹心型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的活性与其抗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制备的新型催化剂表面包覆了Fe的氧化物,改变了金颗粒与载体间的接触方式,有效的控制了金颗粒的长大,提高了金催化剂的抗热稳定性。
本文尝试采用柠檬酸络合法制备了LazFeBO6(B=Mn、Co、Zn)稀土双钙钦矿型催化剂,采用XRD、XPS、BET的结构、表面形貌和离子价态等进行了研究。HZ-TPR、SEM及穆斯堡尔谱等表征手段对样品白以降解对氯苯酚反应为探针,探索了在可见光下B位离子间交互作用对催化剂结构及降解对氯苯酚的影响。结果显示,以柠檬酸络合法制备的La2FeMnO6和La2FeCoO6均形成单相的双层钙钛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