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教育创新之我见--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为例

来源 :广西博物馆协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第九届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peng6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的目的是从根本上提高人的精神文化素养,让人获得安身立命的道德、文化基础.博物馆教育作为人们获取知识、提升精神品格进而升华文化气质的一种途径,因其特性与优势日益受到青睐和追捧,由此带动博物馆的发展进入全民时代.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对帮助公众全面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在全球化过程中,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不管是在经济方面,还是在文化交流、学术探讨等领域,发达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都在互通来往、交流合作的进程之中.然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受到经济发达国家各方面的权威影响,不可避免的趋于发达国家的依附地位,并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学习并认同发达国家的学术理论,甚至于到达盲目追求、盲从的境地.在我国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建设之路中,应立足于我国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积极开
我国高校实行扩招政策以来,高等院校入学人数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难已经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了.针对此问题,有许多学者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但结论却不尽相同:有的归咎于于高校扩招,高等教育规模太大,而也有许多研究者指出,当前大学生存在的就业难,主要是结构性的就业难.但是似乎很少有人去真正关心在校大学生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所面临的心理动机冲突,本文力图从这个角度去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
山东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是当代中国首家最系统、最完整,以车马遗址与文物陈列融为一体的古车博物馆.它以馆舍、车马坑遗址、文物陈列及休闲娱乐的稷下游乐园结合成一处博物馆文化景观,展示了我国古代车乘的悠久历史和造车技术的演变.本文以古车博物馆和春秋殉车马遗址为例,阐述博物馆与文化景观的关系.
院系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发展的依托和载体.本文对密歇根州立大学心理学专业本科阶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进行简述的基础上,总结该校人才培养的模式和特点,分析我国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以期为提高心理学专业人才素质提供新思路、新视角.
通过对广西民族博物馆壮族文化展厅、家园展厅的3件民族文物上采集到的3种昆虫样品进行形态学鉴定,得出这三种昆虫分别为家具窃蠹Anobium punctatum、鳞毛粉蠹Minthea rugicollis、齿粉蠹Lyctoxylon dentatum.通过调查文物材质及所处环境,找寻文物长虫的原因.通过查阅书籍及文献,找出3种昆虫的生活习性及防治方法.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如今的博物馆已经成为一个不追求营利,只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性机构,其文化功能越发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作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部分之一,博物馆文化景观的形成依赖于各式各样的陈列方式,其形式多变.本文着眼于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试图阐释其是如何通过不同的陈列方式塑造自己独有的文化景观,并分析其话语表征,以期对我国综合性省博物馆的建设产生新的思考与启发,能够相互
以博物馆基本陈列为中心,结合在各遗址区设立的分区域展厅,通过一馆统辖、分级展陈的方式,构建地方性博物馆分区域展陈体系,不仅可以有效解决遗址出土文物利用率低、展示效果不佳的问题,同时也可以走出一条旅游开发与文物保护利用相结合的新路.
中和窑是以烧造青白色瓷器为主的一处古代民间瓷窑,其所产瓷器种类繁多,形式多样,胎体细腻洁白,胎骨薄而坚硬.装饰技法多采用印花方式,纹饰题材广泛且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本文通过对南宁市博物馆馆藏中和窑器物进行研究,以探求中和窑器物独特的造型风格和装饰艺术.
近10年来,国内学者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望及总结,对博物馆陈列展览文本及沟通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与此同时,随着深入地域性博物馆陈列展览内容设计及评估的研究,这些方面的研究向更加微观和更趋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不足之处是,这些研究仍有待进一步深入和系统化的论述,还面临着研究人员相对较少且缺乏有效的交流的窘境.
地域文化是博物馆展陈文化的重要内容.加强博物馆展览地域文化特色建设的意义何在,如何加强构建博物馆地域文化特色,笔者通过结合实际阐述了自己的一些观点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