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制度的实践逻辑——以江西某村信访为例

来源 :第四届全国民间法·民族习惯法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nbg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信访的关注源于我们的社会调研项目,但与上访人员的接触还是处于偶然。时值2006年的春节期间,在我们调研所在地的一位老乡的介绍下,有三位A村村民(即为故事中的肖某、李某和宋某)向我们请教法律问题,当时我们以为只是一个简单的民事纠纷,但交谈后才发现是一个因征地引起的信访事件。因为我们也是第一次与上访人员面对面,而且他们的想法和做法与我们曾经在书本中接受到的知识有很大的差异,从而激起我们极大的兴趣。因此,我们决定对上访人进行深入访谈,试图再现上访过程,再现村民实践法律的过程或者说法律制度如何在社会实践中展开。
其他文献
少数民族习惯法是少数民族在生产、生活实践中,为满足生存和繁衍的需要而产生的,独立于国家制定法外的,适用于少数民族或民族地区的,由外部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习惯法。它对社会
现代法冶作为一个普世性的治国方略与叙事,它在正处于转型过程中的中国获得了普遍的理性共识。现代法冶包含着人权、正义、自由、平等、公平、效率与秩序等基本价值追求,这些
会议
鉴于生态习惯法的本土资源价值、独特的品格特性及其对现代环境法治建设的制度性意义,对其予以改造和成文化转换,以达致与国家法的衔接和融合,这是生态文明视野下较为有意义
@@我国的农村基层法律服务工作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由于律师和律师事务所数量少,为了满足基层群众对于法律服务的基本需求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1970年代末,广东、福建、
会议
藏族习惯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仍然有后续的表现,与国家法的关系也呈现出新的特点。本文调查了目前藏族习惯法在刑事、宗教领域的一些现实情况,提出了解决藏族习惯法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