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ONTRIBUTION OF LARGE PARTICLES TO RADAR REFLECTIVITY

来源 :第九届国际气象学和大气科学协会科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lin2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应用江淮地区40站1953-2000年逐日降水资料、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及环流指数资料,通过对这40站梅雨期极端降水量进行REOF分解将江淮区分为南、北两个具有不同梅雨期极端降水空间分布特征的区域;进而分别分析这2个区域梅雨期暴雨以上极端降水特征量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极端降水异常年份的环流特征.结果表明:江淮地区南、北两区暴雨以上极端降水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梅雨期极端
本文研究了百余年来影响福建热带气旋频数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及其异常年份的海气背景场特征,得到以下结论:(1)百余年来福建经历了三次少台期和两次多台期,转折点分别为1902,1931,1955和1971年1,其中1971年为影响福建热带气旋年频数变化的突变点.影响福建热带气旋频数具有准13年的中周期振动和准4年和准2.5年的短周期振动,尤其是4年的短周期振动最为显著.(2)影响福建热带气旋异常偏多(
本文对卫星观测的基本原理和FY-2C气象卫星的工作特点以及在天气预报日常工作中卫星资料应用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作了简要的介绍.此外文章还对中国气象局卫星气象中心通过"9210"工程下发的业务中常用MICAPS格式产品作了说明.
本文利用多源数据资料(500hpa形势场、地面形势场、FY-2C卫星云图资料、FY-1D卫星云图资料)对2006年4月16日~18日发生在我国北方春季的一次强沙尘天气过程,进行了天气形势分析,云系演变分析,沙源与路径分析.主要结论是(1)2006年4月16日~18日的强沙尘天气过程是乌拉尔山以东至我国东海地区"一脊一槽"的高空环流背景下处于蒙古国中部至内蒙西部的冷锋天气尺度系统所引起的,并随着高空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