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匍匐行为的启示

来源 :1998年中国材料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zhl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考察了平板材料表面的地貌学特性对于蚯蚓在其上匍匐行为的影响。蚯蚓在地面或平板材料上总是朝着一定方向直线前进。蚯蚓在带有特定沟槽(深度和宽度3 ̄6的直线或弧线)的匍匐时,沟槽的曲率越小,匍匐速度越大。蚯蚓与沟槽相交角度越小,越容易进入沟槽。平板表面粗糙度对蚯蚓匍匐行为也有很大影响。蚯蚓运动的这种地貌依赖性对于神经再生的组织工程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启示。
其他文献
将齿轮设计成薄壁结构,并分解成能用少无切屑方法加工的零件,分别加工,再将加工好的零件用焊接或胶接的方法联结而构成齿轮是提高齿轮生产效率和节约材料的有效途径。
介绍了一种基于光散射原理和光纤传光原理的反射式光纤表面粗糙测量仪。给出了测量仪的工作原理、组成及光纤传感器、硬件电路及特点。仪器结构紧凑,操作方便,性能稳定,精度能满足生产实际的需要。
该文比较了四种环氧封装材料后固化前后的热性能、粘附性、电性能、吸湿性以及高温可靠性。实验表明,经过后固化,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明显提高。材料的储能模量不受后固化条件的影响,随着后固化时间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吸水率增大,表面电阻提高。而后固化工艺对粘附性的影响决定于材料的结构。
对锌与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cyclen)和14种氨基酸的三元混配反应进行了研究。得到了7种新型三元混配配合物,全部培养了单晶。对这些配合物晶体进行了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鉴定,采用粉末倍频实验测定了其非线性光学效应,并用X射线四元衍射法对其中部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进行了研究。
将V〈,2〉O〈,5〉粉末溶于H〈,2〉O〈,2〉溶液中制得V〈,2〉O〈,5〉溶胶,旋涂在ITO玻片上,经150℃或400℃处理1h后制得V〈,2〉O〈,5〉薄膜。在1mol/L LiClO〈,4〉的碳酸丙烯酯溶液中对比研究了这两种薄膜的循环伏安特性,并通过实时测试薄膜的透过率在循环伏安过程中的变化,研究了薄膜的动态变色特性。结果表明,前者的注入容量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减小,而后者的情形则相反。
用非醇盐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稀土氧化物作为第二相掺杂的Li〈,3〉VO〈,4〉粉末及烧结体。应TG-DTG、XRD、交流阻抗谱技术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稀土氧化物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基质材料的电导率。
该文采用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光电子能谱等方法对Mo-Y〈,2〉O〈,3〉阴极中钇价态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Y〈,2〉O〈,3〉与Mo〈,2〉C在900℃以上发生了化学反应。Y〈,2〉O〈,3〉被还原为钇。Y〈,2〉O〈,3〉与Mo〈,2〉C混合物经1600℃高温处理后,产物中含有两种价态的钇--零价Y〈’0〉和化合态的正三价Y〈’3+〉。且产物由于钇的熔化而呈烧结态。
为了减少生物材料为中心的感染,该实验采用N〈,2〉低温等离子体沉积、二次等离子体、紫外辐照与化学方法相结合的实验技术,对人工心瓣用Dacron材料进行了改性。在其材料表面引入聚乙二醇用PEG的“化学放大”作用再引入肝素,经表皮葡萄球菌体外动态粘附实验比较,紫外辐照与化学方法相结合的改性抗细菌粘附效果最好,细菌粘附减少90℅,二次等离子体改性次之,细菌粘队减少80℅,N〈,2〉低温等离子体沉积后抗细
该文使用前驱物方法,合成系列具有可控负膨胀系数的标题化合物;并根据变温粉末X射线衍射数据测定了部分组成化合物的热收缩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