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庆元港海上漕运始末

来源 :首届浙东(宁绍)水利史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eed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元代开创了海上漕运粮食的制度.元代至大四年(1311)在庆元设立庆绍所,将海上漕运线延伸至庆元港,庆元漕运船队由原本的转运发展到从本港直接启航,庆元港的海上漕运自此发达.这一举措进一步盘活了庆元路交通与经济的关系,使断航多年的北方航路得以恢复,甬人借此进一步积累起了北方航路驾驶的技术经验,培养了北路航海的队伍,且为未来"南北船帮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姚江文化现象是指自明代至清代中期数百年间,以姚江为纽带的绍兴府余姚县和宁波府慈溪、鄞县共同形成的文化现象.其特征为人物密集、科举鼎盛、思想活跃、文化发达等.本文以
全祖望(1705-1755),学者称谢山先生,清代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浙东学派重要代表.他秉承清初黄宗羲经世致用之学,发奋攻读,博通经史,乾隆元年(1736)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
萧绍海塘,由西江塘、北海塘、后海塘和东江塘组成,是浙东平原重要屏障之一.其中西江塘与北海塘在萧山境内,本文研究将探讨如下问题:历史上江海塘的划分方法;江海塘"莫原所始"
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宁波的水治理与水利建设一度出现勃兴.近代宁波地区水利工程建设主要集中于河道疏浚,碶闸、堰坝修建以及湖泊浚治三个方面,宁波乡绅在这一时期的水治理
绍兴"三江"是个集结地名.究竟是哪三条江,历来说法不一.从地理实体看,应为东小江(曹娥江)、西小江(钱清江)和直落江(会稽江)三条江的总称,三江汇合后在三江口下泄钱塘江.由于
绍兴市境内滩涂资源分布在钱塘江下游南岸,曹娥江出口水道左右两岸.滩涂的利用受到钱塘江、曹娥江的变迁制约,同时受到潮水冲击.因此,滩涂利用必须整治江口,自明崇祯年间(162
明清时期的慈城水环境,是当时江南地区城镇局域水环境的典型代表.1360年至1900年间,慈城古水网的循环线路由四级水系衔扣而成,内河布局呈"三纵五横"态.慈城古水网具有"因势而
会议
宋代宁绍台地区水利建设在前代基础上得到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大型水利工程兴修,普遍兴建塘堰、碶闸等小型水利工程,修筑和治理海塘.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建设有利于农田的
杭州的城市形态发展和水可谓是息息相关,一直受到钱塘江、京杭大运河、西湖三者的影响.纵观杭州城市发展史,隋朝之前的杭州,发展一直是较为缓慢的.隋朝时期,情况开始有所改观
在山会水利发展史上,明代是一个由运河水系取代鉴湖水系的转折时期,治水要务遂从阻遏海潮漫溢转移到稳固塘闸和浚治河道,而水利转折又是以明嘉靖十六年(1537)建成运河水系的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