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壁垒视角下功能性农产品贸易特征及启示--来自食用菌及引力模型的实证

来源 :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生态经济教育委员会,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in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功能性农产品越来越获得消费者的喜爱。本文以食用菌作为功能性农产品中的代表,利用47国双边贸易数据,分析在当前绿色壁垒日益凸显的形势下,功能性农产品的贸易特征及影响其出口的因素。结果表明,功能性农产品以欧美市场需求最大,出口国GDP、进口国人均GDP、同一贸易集团、共有领土边界和殖民历史对于两国之间的功能性农产品贸易额提高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两国距离和进口国与出口国之间农药最大残留标准数目之差,即绿色技术型壁垒显著减少了食用菌的贸易额;向发达国家出口时还可能遭遇关税和技术性壁垒的双重制约。最后对以中国为代表的出口国家提出了相应的贸易政策及启示。
其他文献
科学估量农业经济体碳生产率并考量其空间依赖性与关联性是把握我国及各地区农业整体发展状况,推动农业节能减碳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前提。本文对2001~2012年我国31省(市、区)的农业碳生产率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相关性指数对其空间相关性、聚类状况进行考察,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影响农业碳生产率变动的主要因素及空间效应。结果表明:(1)我国农业碳生产率存在正的空间相关性,并非是相互分离、
发展作物秸秆物流,对提高作物秸秆的市场化程度和综合开发利用水平,改善农村环境和实现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利用湖北省394位农户的调研数据,采用Binary Probit模型经验分析了农户参与作物秸秆物流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作物秸秆物流得到了大多数农户的认可和支持,73.35%的农户具有参与作物秸秆物流的意愿.同时,男性农户的参与意愿明显强于女性,农业收入型农户中具有参与意愿的比例大
苏联虽然成功跨越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但是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苏联模式注定是一种资源消耗高、生态破坏大、环境污染重的经济发展模式。在控制自然的机械自然观的操纵之下,苏联的赶超发展是破坏性增长,遭遇了增长的极限;高度极权的政治体制导致环保政策的失灵,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新思维"则导致环保运动逐渐演变为环保暴动,从而成为苏联解体的催化剂。
发展低碳经济成为我国现阶段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农户作为农业生产活动的微观主体,其低碳行为意愿更是推动低碳农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本文以农业废弃物低碳化处理为例,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农户参与农业废弃物低碳化处理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对其行为意愿的决策过程,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户参与农业废弃物低碳化处理行为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对其行为意
在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以来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中国面临着空前的资源耗竭压力与生态环境危机。日趋紧张的资源环境形势已严重制约了未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发展绿色经济,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在"新常态"时期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与此同时,发展绿色经济也是包括日本在内的许多国家在面对全球气候变暖与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背景下,推动经济结构实现绿色创新转型并寻求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途径。在区域
针对作物秸秆焚烧现象,作者采用微观数据调研与DEA——HR两步法模型等方法,对作物秸秆基质化产业联动模式的运行绩效、空间异质性及区域协同演化趋势进行了深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前我国作物秸秆基质化产业联动模式的运行绩效仅为0.455,纯技术效率为0.649,规模效率为0.701,尚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而规模效率偏低成为影响该模式运行绩效的主要因素.此外,秸秆基质化产业联动模式的运行绩效存在较大的空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全面阐述了以"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发展绿色农业是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绿色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绿色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发展绿色农业产业化经营既符合世界农业发展的趋势,也是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建设的需要。本文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背景,以发展绿色农业经济为前提,以湖北省为研
环境审计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客观需要,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目前,我国的环境审计法规尚不完善;环境会计准则和环境审计评价标准不健全;环境审计主体体系还没有形成;环境审计人员的素质比较低。本文在总结三类常见审计主体的审计服务特点和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协调三类审计主体工作重点,行政与市场力量双管齐下,推动我国环境审计工作有效开展的建议,包括:建立健全的环境审计的法律制度体系、环境
本文对2001-2012年期间我国31个省(市、区)碳排放约束下的农业生产率(TFP)进行了测度并分解。在此基础上,利用Tobit模型分析了影响TFP变动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碳排放约束下农业生产率均值较高的省份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和华南地区,而TFP均值较低的省份则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和西北地区。结合增速差异可将31个地区划分为"高速组"、"快速组"、"中速组"、"慢速组"和"下降组"。(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这表明国家已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与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同等的高度。而正在实施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必然会对生态文明建设产生影响。湖北省在推行新型城镇化战略过程中,生态文明的建设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重经济发展、轻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参与度不高,创新能力不足等。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提出更好地处理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