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医学对老年性痴呆的认识

来源 :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yst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文献中并无老年性痴呆这一病名,大量的相关论述散见于“呆病”、“善忘”、“神呆”、“郁症”等病证中。中医对老年期痴呆的病因病机有独特的认识,大致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肝肾不足。(2)心脾两虚。(3)痰浊阻窍。(4)气滞血瘀。从中医基础理论的层面,智力活动以精、气、神为物质基础,与心、脾、肾诸脏密切相关。智能障碍的病理基础为心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心、脾、肾三脏功能正常,则脑有所养,智力强健; 心、脾、肾功能失调,则脑失所养,脑力衰弱,记忆减退,智能障碍。其中最为关键者当首推肾脏。心肾脾三脏功能失调、痰瘀交阻、蒙蔽清窍是智能障碍的基本病理,二者在发生发展中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共同致病。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其他文献
1887年,美国医生Skene描述了一种膀胱疾病:“一种炎症”能破坏部分或全部粘膜,并扩展至肌肉层.1907德国Nitze医生提出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 IC)的定义.1914,美国Hunner医生报道了一组8例膀胱溃疡女性患者,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夜尿次数增多伴耻骨上疼痛,他以膀胱镜下的溃疡作为间质性膀胱炎典型的早期表现并被后人命名为“Hunner氏溃疡”.本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机制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hage,SAH)后继发性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结论:神经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参与了SAH后继发性脑缺血损伤。
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和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的学科.四十余年来,通过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工作者的艰苦努力,已经取得了积极的成果.随着泌尿外科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学科发展建设的需要,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的支持和组织下,由我国著名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专家刘猷枋教授牵头,于1995年在浙江省杭州市成立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为我国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事业的发展和
目的:观察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活血化瘀中成药血塞通的疗效,试图进一步证实活血化瘀治法对经外血淤的有效性。方法:将5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在常规西医药疗法(即调整血压,降低颅内压,保持水、电解质、能量、酸硷平衡,拮抗局部酸中毒、自由基、钙超载、神经兴奋性递质,给予神经营养剂及对症处理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静脉滴注,14~28天为一疗程。对照组
目的:探讨脑出血与脑萎缩并存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脑出血与脑萎缩并存的24例死亡病例和16例存活病例的临床和CT资料进行了对比性研究。结果:研究表明,死亡高峰期为50~80岁间,预后与出血量、血肿部位及是否有脑室积血密切相关。脑出血与脑萎缩并存时,血肿破溃形成脑室积血率高于单纯脑出血。大于30ml血肿的脑室积血发生率为66.7%(4/6),死亡率:100%。本组40例总死亡率为为60%。死亡率高
穴位注射治疗集中了针刺、经络、药物治疗的优势,可充分发挥外达经络,内调脏腑的作用。对于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型眩晕具有操作方便,简单易行,疗效显著的特点。
软脉灵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医对脑动脉硬化病机的认识,并结合中医历代有效方剂为依据而组方,具有滋补肝肾,益气活血的功效,处方由16味名贵中药组成,其中何首乌、枸杞等君药以滋养肝肾,人参、丹参等为臣药以益气活血。经临床应用表明该药对脑动脉硬化症具有较好的疗效。该药对患者临床症状如头晕、头痛、神疲、健忘、气短、少寐、纳呆、口干目滞、腰膝酸软等均有显著改善作用,同时还具有降低血压,调节血脂的功效。软
交变电磁场所激发的电场进人组织中无明显衰减,可到达深部脑组织进行有效的治疗,由于皮肤、皮下组织和颅骨的电阻率远大于脑部神经,所以治疗时只有极微小的电流通过头皮和颅骨,患者并无不适和疼痛感。本组资料亦显示,所有患者治疗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无脑出血及癫痫发作,故交变电磁场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操作简便,利于在临床推广应用。静脉输注GbE治疗脑梗死无一例发生不良反应,提示GbE联合交变电磁场治疗脑梗
脑微循环障碍是急性脑缺血时触发的、发生在缺血半暗带、造成缺血半暗带无复流和低灌注现象及再灌注损伤的主要机制。本文就急性脑卒中神经元损伤的微循环障碍做出介绍。
目的:探讨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并观察其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发病时间大于6h至3d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1例,随机分为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组与复方丹参液对照组,观察其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改变、不良反应等。结果: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组基本痊愈28例(60.87%),总有效率82.61%,其疗效优于复方丹参液组(46.67%、62.22%)(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