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密油藏表面活性剂渗吸采油研究

来源 :第十七届全国胶体与界面化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ping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致密油藏储层物性差,孔隙度小,渗透率低,常规方法难以进行有效开采,利用注入流体的自发渗吸作用采油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开发手段[1,2]。本文采用Amott渗吸瓶对长庆致密砂岩展开了表面活性剂渗吸实验,探讨了不同表面活性剂的渗吸采油效率,并通过界面张力测试及接触角测试研究了表面活性剂渗吸采油机理,最后,分别研究了岩石润湿性、界面张力、原油粘度、温度、边界条件及岩心长度对渗吸采油效率的影响。
其他文献
纳米乳液可以有效负载姜黄素,但其存在存储稳定性差及胃肠道快速释放现象。海藻酸钠水凝胶珠具有三维网络状结构,可以有效固定胶体递送系统,提高其稳定性并获得缓释效果。本论文报告一种姜黄素纳米乳液海藻酸钠水凝胶珠,即用挤出法配合钙离子交联法制备出可以固定姜黄素纳米乳液的海藻酸钠水凝胶珠,以改善姜黄素纳米乳液的性能。
表面活性剂作为一种功能性化学品,通常只在某一特定的阶段发挥作用,使用结束后,往往分离十分困难,而使用开关型表面活性剂则是一个解决上述问题的理想途径。开关表面活性剂在一定的刺激因素下,其分子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影响其表面活性剂体系的宏观和微观性质。
生物细胞膜中的亲水与疏水的两相界面为生物体内多步酶催化反应的有效进行提供了反应场所。受此启发,我们设计了一种基于胶体体结构的用于吡啶类杂环化合物氧化催化的双酶催化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引入了脂肪酶和葡萄糖氧化酶对。在Picking 乳液形成时,将水溶性的葡萄糖氧化酶(GOx)包裹进胶体体,并在胶体体的外壳上修饰疏水基团,使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CalB)吸附在胶体体的外面。
胆固醇基团是分子间强范德华力的典型代表之一,本论文将胆固醇基团与双甘肽通过共价键连接制备了胆固醇基双甘肽型两亲分子。通过比较胆固醇基双甘肽钠(Chol-GG-Na)与十二烷基双甘肽钠(C12-GG-Na)界面性质的差异,探究胆固醇基团间的强范德华力和刚性骨架结构对两亲分子在油水界面吸附行为的影响。
水处理混凝上清液中残留的混凝剂常常黏附于超滤膜表面,成为膜污染的一种主要因子。相反地,这些残留的混凝剂颗粒在纳滤膜表面的动态沉积行为尚为研究,尤其是将其看作一种膜表面的原位改性手段。本文研究发现混凝上清液中残留铝盐水解产物以纳米颗粒形式存在,且具有增强纳滤膜去除双酚A及抗污染的功效。
针对普通稠油油藏条件,以乳化降黏复合体系及两种常规超低界面张力型复合体系为例,重点考察了乳化降黏复合体系在多孔介质中油水同注渗流特征及提高采收率能力,并将其与两种超低界面张力型复合体系进行了对比。
使用表面活性剂可以有效改变界面性质。在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过程中,表面活性剂和石油相互作用生成的微乳液能够降低油水界面界面张力从而最高提高石油采收率。然而,当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岩石表面所带的电荷相反时,例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碳酸盐岩,大量表面活性剂的吸附降低了表面活性剂驱油的经济可行性。牺牲剂通过把岩石表面的电荷改变为负从而使其排斥带负电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而达到降低吸附的效果[1-3]。
以月桂酰氯和谷氨酸钠为原料,采用经典肖顿鲍曼法合成了N-月桂酰基谷氨酸盐(LGA),并研究LGA的克拉夫特点、表面活性、泡沫性、乳化性和去污力等性质或性能的pH响应行为.LGA的性质或性能具有pH响应性:由pH影响LGA分子结构中极性基团的解离度导致克拉夫特点随pH增加而降低,由pH影响两种表面活性各异的N-月桂酰基谷氨酸单钠盐(MLGA)与N-月桂酰基谷氨酸二钠盐(DLGA)的比例导致表面活性随
光聚合技术以光(紫外或可见光)为引发能源,当光引发剂被光照吸收能量后,其分子外层电子发生跃迁,生成活性种,与单体或低聚物中的可聚合基团发生反应。由于光固化反应过程迅速,不易实时监测固化过程中机械性能与化学性质的改变,所以我们对监测光固化反应体系的方法进行研究。
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污染,是当前化学、化工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原料来源是标定表面活性剂产品生态化程度的标准之一。来自于可再生资源的天然油脂受到广泛关注。部分油脂基表面活性剂已实现工业化和商业化。另外,氨基酸类表面活性剂因其温和、刺激性低以及良好的生物降解性等优点成为表面活性剂领域的热点产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