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疫霉菌尤其是检疫性疫霉菌对农作物危害巨大,一些国家将一些疫霉菌列为检疫性病菌.根据我国200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我国将栗疫霉黑水病菌(Phytophthora cambivora),马铃薯疫霉绯腐病菌(P.erythroseptiea),草莓疫霉红心病菌(P.fragariae)、树莓疫霉根腐病菌(P.rubi)、柑橘冬生疫霉褐腐病菌(P.hibernalis)、雪松疫霉根腐病菌(P.lateralis),苜蓿疫霉根腐病菌(P.lateralis),菜豆疫霉病菌(P.phaseoli),栎树猝死病菌(P.ramorum),大豆疫霉病菌(P.sojae)和丁香疫霉病菌(P.syrngae)等列为我国对外检疫性疫霉菌.对这些疫霉菌的检测,我国目前除大豆疫病菌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和土壤诱集外,其他主要采用形态学鉴定方法.由于检疫性疫霉菌与其近似种形态学特征非常相似,如冬生疫霉(P.hibernalis)和丁香疫霉(P.syrngae)等,这就为检疫鉴定工作增加了难度,为了加快检测速度,提高检测效率,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检疫性疫霉病菌分子检测技术研究.本文主要从这几种检疫性疫霉菌的分布、寄主范围、危害情况、形态特征、传播途径和现行的鉴定方法等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分子学鉴定方法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为今后疫霉菌的快速检测和鉴定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