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罩法在建立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模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目的评价应用面罩法建立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模型的有效性、无创性及可预测的可逆性。方法将36只断乳花色雄性豚鼠随机分成3组:面罩组(单眼面罩遮盖,n=6),眼睑缝合组(单眼眼睑缝合,n=24)和对照组(n=6)。面罩组和对照组的动物在形觉剥夺开始前和开始后2周、4 周、6周和8周进行了实验眼和对侧眼的生物学测量(屈光力、角膜曲率和眼轴长度)。眼睑缝合组的动物则被随机分为4个亚组(每组n=6),分别在形觉剥夺开始前和开始后2周,4周,6周和8 周时进行双眼的生物学测量。结果应用面罩法建立豚鼠的形觉剥夺性近视模型快捷简便、无创伤且不易脱落(试验过程中未发现面罩脱落)。而眼睑缝合法操作复杂,对动物损伤大,失败率高(4周脱落率为50%)。应用面罩法遮盖动物实验眼2周后实验眼较对侧眼增加-2.21±2.11D的近视,遮盖8周后可达一 4.38±2.14D(实验眼与对侧眼比较,所有时间段p<0.05);玻璃体腔长度较对侧眼延长,自遮盖两周后的0.17±0.05mm到遮盖8周后的0.29±0.12mm(试验眼与对侧眼比较,所有时间段p<0.05)。而应用眼睑缝合法遮盖动物实验眼2周后可诱导出-2.38±1.12D的近视,遮盖8周后达-4.75±1.39D(实验眼与对侧眼比较,所有时间段p<0.05);玻璃体腔长度较对侧眼延长,自遮盖2周后的0.13±0.02mm到遮盖8周后的0.30±0.10mm(实验眼与对侧眼比较,所有时间段p<0.05)。对比诱导近视度数以及玻璃
其他文献
依托曹妃甸港区某钢板桩码头阴极保护工程,介绍了牺牲阳极和外加电流阴极保护联合保护钢板桩技术的设计和施工。重点介绍了在钢板桩码头岸侧钢结构实施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的设
目的:观察加味左金丸对大鼠胃癌前病变基因蛋白(PCNA、EGFR)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治疗胃癌前病变的机理.方法:采用SP法检测自然恢复组、加味左金丸高、中、低剂量组,维甲酸组
重点阐述了AIS、VHF、RADAR在船舶避碰中的优势和不足,船舶驾驶员只有全面掌握其性能和特点,恰当地使用才能保证船舶安全.
抗菌制品是一类新型功能产品,杜绝细菌微生物的存留和繁殖,保持清洁卫生状态。抗菌功能复合材料是抗菌制品的原材料,由抗菌剂和普通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抗菌剂可分为有机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