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非自杀性自伤是指个体不以自杀为目的,直接地、有意地、不为社会所允许的对身体组织进行伤害的行为。非自杀性自伤已经是一个普遍的公共卫生问题,尤其是在青少年群体当中,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对此予以了关注。大量的证据表明自我批评和非自杀性自伤之间有显著的关联。然而,很少有研究者对其发生机制进行探讨。目的:基于此,本文将绝望感及反刍性思维纳入模型考虑,研究自我批评对非自杀性自伤的影响机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广西三所初中和一所高中进行调查,被试共940人,其中男生520人,女生420人,年龄均在12-18岁之间。数据采用系数乘积的区间检验法进行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研究探讨绝望感在自我批评对非自杀性自伤影响中的中介作用,及反刍性思维对该中介作用的调节作用。结果:(1)自我批评、绝望感和反刍性思维均可以正向影响非自杀性自伤;(2)绝望感在自我批评和非自杀性自伤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反刍性思维对绝望感及非自杀性自伤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当反刍思维程度越高,绝望感对非自杀性自伤的正向影响越强。本研究丰富了自我批评对于非自杀性自伤的影响机制,为非自杀性自伤的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