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与对策:继承人有无不明时的继承法调整

来源 :第六届(2016)两岸民商法前沿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rejo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继承人有无不明时,与遗产有关的四类民事主体的财产利益可能受到损害.如何保护这四类民事主体的财产权益,中国《继承法》及其司法解释并未作出充分的规定,《民事诉讼法》中的相关规定也需要进行适当的修改.本文中,笔者在现有制度基础上,结合中国相关司法实务经验、学术观点和比较法规范,认为在未来《民法典》继承编制定中,应将国家和集体所有制组织列为法定继承人,以根本解决继承人有无不明的问题.同时,将血亲和配偶继承人的搜索程序和两阶段的遗产管理程序详细规定在未来《民法典》继承编中,以实现对与遗产有关的四类民事主体的全面保护.
其他文献
中国大陆金融市场快速市场化的发展下,金融机构基于经济绩效之考量相继退出在经济相较不发达的农村地区,为促进农村地区经济之发展与金融服务之需求,而全新设计村镇银行以为因应
会议
《2010年国际商事合同通则》斟酌取舍《欧洲民法典草案》等比较法新成果,作出四方面增订,进一步扩大合同自由,强化合同法规则的灵活性与确定性.新增非法合同一节,采一元模式,
会议
给付与非给付不当得利的类型化,有其功能上的变迁:从无法律上原因要件的判断,到构成要件的再调整。给付不当得利作为一种不当得利类型,其功能非仅在认定财产损益变动是否无法律
台湾消保法对消费者定型化契约之管制设有专节共九条规定,由第十一条至第十七条之一.其中,除一般原则外,牵涉定型契化「内容」监督者,无论系行政规制与司法审查标准,均各有一
研究德国附随义务理论的诞生背景,可以获得对中国附随义务制度的适用和完善之启示.现代社会生活复杂性趋势不断增强是附随义务理论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协作关系意识的扩展是
民法在客观不能之外,承认主观不能亦为债务人无法履行其给付义务之发生原因,其实益主要乃在于藉由主观不能之概念,以界定债务人为履行其原始给付义务所须付出之努力。例如:前述
会议
本文拟以物之买卖契约无效后之返还关系为设想对象,比较海峡两岸法律状况,并附带介绍若干契约返还关系法律发展新动向。契约无效给付之返还若无特别规定,适用一般规定。返还关系
会议
在实务上,契约解释所引起之争议为数甚多。契约行为原本多可顺畅执行,一旦有一方严重亏损,必然会委请律师想方设法,重新审视契约条款,有无任何可以作不同解释之可能。因此在审查时
基于著作权非排他性以及著作权转让缺乏法定公示方法,相比有体物一物二卖,著作权一物二卖中权利归属确认更困难."一物二卖"规则构建关键在于多元价值平衡,主要涉及登记、交付
会议
就遗嘱的形式与其效力的关系上,我国继承法仍应以遗嘱的要式性为原则,但也不能僵硬格守遗嘱的形式要件,否则可能与法律规定遗嘱要式性的初衷相悖。具体而言,对于形式上有欠缺的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