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结合半导体激光治疗肩周炎

来源 :全国第16届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全国第11届耳穴诊治学术研讨会、当代临床治验论坛暨中西部十省区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657092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如关节、肩袖、韧带等退行性病变,并有渗出与细胞浸润,继而纤维化和粘连。本病临床表现为肩部慢性疼痛,患者外展,上举,内、外旋疼痛及活动受限。近年来,本研究采用针刺配合半导体激光治疗肩周炎,系统观察12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电针对帕金森病大鼠黑质细胞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及电针组,将6-OHDA注入中脑右侧黑质造成单侧黑质损毁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与模型组比较,观察模型成功后电针太冲、风府治疗3d、7d、14d后,大鼠黑质GSH-Px、GSH、SOD及右侧纹状体区DA含量的变化.结果:模型组GSH-Px、GSH、SOD、DA含量明显减少,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目的:研究小针刀为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疗效.方法:124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刀组、电针组及单纯牵引手法组三组,分别于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针刀组显愈率达72.7%,有效率达97.7%,电针组显愈率52.5%,有效率达90.0%,单纯牵引手法组显愈率42.2%,有效率85.0%,三组比较针刀组显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其他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显愈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治疗腰椎间盘突
目的: 观察通督法对周围面神经麻痹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针刺督脉俞穴治疗周围面神经麻痹,选取水沟、神庭、百会、大椎、陶道、神道为主穴,配以手足阳明、少阳经为辅,对105例周围面神经麻痹患者观察.结果: 治愈78例,显效15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9%.结论: 通督可调节脊柱相关疾病,可以调节脊神经影响到面神经,比单纯治疗面部穴疗效满意.
胃下垂是临床常见胃病。其症状多出现消化不良,饭后上腹坠痛或胀痛,身体消瘦,甚则全身乏力,脞酸倦怠,腹泻或便秘,舌淡苔薄白,脉细弱等中气下陷的证候。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膈韧带与肝胃韧带无力或腹壁肌肉松弛引起的,是指人站立时,胃的下缘达盆腔,胃小弯最低点降到髂嵴连线以下.目前本病用药物治疗效果较差。本研究采用全国名老中医曲衍海主任独创出的针药并用法治疗胃下垂,疗效明显,现将治疗的90例结果进行总结。
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耳尖刺血对去卵巢拟阴虚内热大鼠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影响,来探讨耳尖刺血对更年期潮热的疗效及部分机理,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 雌性Wistar大鼠60只(202.2±1.4g),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雌激素对照组、耳尖刺血组.用去卵巢加灌服热性中药的方法复制去卵巢拟阴虚内热大鼠模型,以己烯雌酚为阳性对照药物,采取耳尖刺血为干预措施,其余组均
目的:观察醒神益脑、补气通络针刺法对脑性瘫痪幼鼠脑神经细胞凋亡及神经生长因子蛋白表达,肢体功能的影响,分析该种影响是否与针刺时间有关.方法:实验于2005-8/10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清洁级实验室及针灸推拿学院实验室完成.①选用7d龄新生SD幼鼠109只.将大鼠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后恢复2h,置于透明密闭容器中,并入37℃恒温水中以1L/min的速度通入低氧气体(体积分数0.08氧气和0.92
1993年4月2004年8月,本研究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采用《内经》齐刺法加电针治疗坐骨神经痛,并与传统针刺方法对照,疗效满意。
目的:比较整体电针、局部电针、传统手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将9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电针对照组、手针对照组,从临床疗效、疼痛综合评分对各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各组治愈显效率分别为81.3%、65.6%、58.1%,电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症状、体征积分差值比较电针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无论是
目的:通过对多向透刺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观察,验证该特色疗法对肩周炎功能活动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的方法,将6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多向透刺组和常规针刺组,各30例.多向透刺组运用肩髑穴透刺肩前、肩贞穴,常规针刺组运用常规针刺,腧穴同多向透刺组,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间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间功能改善积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常
目的:科学评价使用一次性浮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0名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浮针组和传统针组,浮针组采用浮针治疗,传统针组采用40ram长、0.40mm直径的一次性针灸针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最受限方位的关节活动度、肩关节活动中软组织疼痛自评分及肩部压痛自评分,以及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进针、扫散、留针过程中发生刺痛的次数及程度、出针时出血情况等不适情况.结果:活动性相关性疼痛、压痛、最受限方位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