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辨识临床应用研究思路

来源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治未病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治未病”发展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henglip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学历来视人为有机整体,其个性、体质学说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对人的体质之形成既着重其先天禀赋因素,又强调其后天获得的影响,对人的心身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体健康的维护与疾病的形成都是由诸多内外部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影响的结果,中医体质辨识是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的基础,体质类型与健康、亚健康状态及疾病的发生与转归有密切相关性,针对不同个性和体质类型的偏颇,开展对健康人群的维护、亚健康状态调整及慢性疾病患者的防治,制定个体化防治综合干预,更好地改善症状、提高疗效,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发扬中医"治未病"的理念,体现"天人相应"的整体观.体现体质辨识的防病治病的重大意义.
其他文献
文章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两个角度对治未病思想在2型糖尿病防治的指导作用做出阐述,沟通治未病与现代医学三级预防的联系,同时指出治未病所遇到的问题,并提供相关对策,希冀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治未病的作用,提高中医药对2型糖尿病防治作用.一方面,治未病思想的先进性应该加大力度进行发扬与推广,如对2型糖尿病进行未病先防,应该结合中医对糖尿病发病及病因病机、预后等的认识,结合现代医学的危险因素,消除病因中可以
随着科学的进步,疾病医学正在向健康医学转变,人们对预防保健更加重视.反映中医药优势特色的重要理论——"治未病"思想将更加深入人心,而"逆针灸"因其能充分重视机体自身潜力的激发与调动而成为"治未病"的主要手段.针灸在防治疾病过程中,应用中医藏象与经络学说理论,将人体视为一个与自然界密切相关的有机整体,通过在适当的时候的相应愉穴的适宜刺激,依据机体内部的脏腑经络的广泛联系,对多靶点及横向与纵向的多环节
膏滋,亦称膏剂、膏方,是一种具有营养滋补和治疗预防等综合作用的中药内服制剂,属于中药丸、散、膏、丹等常用剂型之一。《中国药典》定义膏滋剂为饮片用水煎煮,取煎煮浓缩液,加炼蜜或糖(或转化糖)制成的半流体制剂。近代名医秦伯未尝谓:“膏方者,盖煎熬药汁成脂液,而所以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故俗亦称膏滋药”。它是在汤剂的基础上,根据人的不同体质倾向、不同临床表现,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确立方药所制成,具有药
"上医治未病"最早源自于《黄帝内经》所说:"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治",为治理管理的意思."治未病"即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其在中医中的主要思想是: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暖宫包就是采用穿山甲,乳香,没药,石楠藤,三棱,鬼针草,官桂,血竭,炮姜,细辛,桂枝,羌活,独活等三十余种名贵药材,有暖宫散寒、温阳益肾、通经活络之功效,对妇科由阳虚产生的症候群有治疗和预防作用,主治妇女
当前人群健康状态可分为三种:一是健康状态;二是欲病未病状态,即亚健康;三是已病未传状态,。因此,“治未病”就针对以上三个状态,具有以下作用。一是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指未患病之前先预防,避免疾病的发生,这是医学的最高境界,是健康未病态的预防原则;二是欲病施治,防微杜渐:指在疾病无明显症状之前要采取措施,治病于初始,避免机体的失衡状态继续发展。这是潜病未病态的防治原则:三是已病早治,防止传变:指疾病己
"治未病"思想源自《黄帝内经》,历代医家乃至现代医学对"治未病"思想都极为重视.早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就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 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就生动地指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意义,治未病的三个层次: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群众预防保健意识相对不足,对治未病理念了解甚少,国家层面应该加大宣传,使中医
"治未病"是传统中医学的重要思想,其内容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也就是说:在人体未得疾病的时候,要保护好身体,使之健康而远离疾病;在人体已经得病的情况下,则要及时治疗以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加重、扩散和蔓延."治未病"实际涉及了"预防"和"治疗"两个领域.在健康状态下,也应当“适寒温,避疫病,节饮食,调情志,慎劳逸,常锻炼,择居所”。具体说就是要根据气候变化穿衣,保持相对恒定的体温;保持或创造良
扶阳医学是中医界一门重要的学术思想,它有自己一套独立的理法方药体系.主张扶阳护正,人身立命以火立极,治病立法以火消阴,重视坎中阳(元气)和天人合一的养生观.而未病是现在隐而未发或将来可能是因人体阴阳失调和免疫力低下要得的病.而扶阳医学就是增强人体的元气、促使阴阳合和、加强免疫力及自愈力的医学,从而达到未病先防之目的.
在国家大力提倡下,全民的治未病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中医院治未病业务拓展,资源整合工作要从接受、引领治未病理念的人群开始,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体现特点,夯实治未病群众基础,要与体检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主渠道作用、规范治未病行业。
发展中医治未病是传承中医预防医学精华,提升中医健康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体质医学是治未病养生保健的立足点,那么体质辨识技术就是治未病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一定要开展和临床相结合的干预项目,解决具体的临床问题,让患者临床获益,才可以把体质辨识工作扎扎实实的开展起来,切实提高临床干预效果。医院开展此项工作一定不能仅仅停留在社区管理层面。而是要结合四诊,准确辩证,准确辨识体质,合理制定干预方法,结合体质辨识